仍為中大喝采 沈祖堯
榮譽法學博士
本月18日是世界盃決賽,現任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沈祖堯教授,已和學生有個約會,在決賽當晚一同在校園收看賽事直播。這就像2010年和2014年,他和上千名師生凌晨在百萬大道觀看大電視直播決賽,成為一時佳話。
「我已預訂了南大最大的演講廳,容納到數百人。到時學期已結束,但似乎不少學生都有興趣回來一同看球賽。」這位中大上任校長笑說。「我平時也會邀請學生來我家燒烤、吃飯,聊聊天,你知道我喜歡做這些事情。」沈教授離任後,中大校方原本計劃為2018年世界盃舉辦直播,可惜因大雨取消,今年則因疫情無法舉行。
暫別香港一年多,沈教授上月24日回到中大老家出席畢業禮,風采依然,只是皮膚較前黝黑。他在台上站起來接受榮譽法學博士的一刻, 全場掌聲雷動,都為這位前校長感到高興和驕傲。
「這幾年香港的確很動蕩,但我們在外面看到中大仍然保持學術水平,科研成果有顯著成就,例如在科學園的InnoHK中心,從事機械人、基因、微生態等研究,都做得很好。雖然大會的讚辭說我不愛追逐大學排名,但我不是『憎』排名。中大這幾年的國際排名的確上升,反映了學術上的進步。」沈教授接受《走進中大》訪問時笑說。
沈教授自2017年底卸任校長一職後,留任醫學院專注腸胃癌症研究,去年4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出任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統籌全校生命科學和健康的研究。
他說,他很習慣在獅城的生活,因為衣食住行都和香港相似,就連校園也是。「南大和中大的校園相似得令人驚訝,那裏有一處和崇基學院一樣,有湖有亭閣,就連湖邊草地上的字也很對應:中大是『止於至善』,南大是『自強不息』。我見到嚇了一跳。其實兩間大學的起源也很相似。」他笑說。
沈教授說的是南大的雲南園,在南洋理工大學的前身南洋大學創校時建成。前南大於1955年由當地華裔商人創立,為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旨在為華文中學子弟提供升學的機會。後來新加坡政府關閉該校,1981年再在原址建立南洋理工學院,後來成為現時的南洋理工大學。
問及南大有甚麼地方值得香港院校借鏡,沈教授說,南大今天已是新加坡頂尖的國立大學,除了在人工智能方面發展出色,也是該國推行持續教育的先行者,兩年前率先推出FlexiMasters課程。「人類壽命越長,越有機會一生從事幾個行業,有進修的需要。南大着重和工業界合作,大公司讓大學知道他們需要甚麼人才、甚麼知識,資助開辦碩士課程,一同設計內容。這些FlexiMasters課程不需要一兩年內完成,學生是按自己的需要和時間去讀,這是聰明的做法。我相信這種個人化教育會是全球高教界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
此外,南大亦着重聯手與企業推動科研,在校園設立了多所企業實驗室,合作企業包括勞斯萊斯、現代汽車(Hyundai)、HP及阿里巴巴等。
中大頒授榮譽學位的讚辭,表揚沈教授對中大多年來的貢獻。醫學上,他率先發明以內視鏡治療潰瘍出血,釐清幽門螺旋菌與胃潰瘍之關係,並帶領亞洲多國開展大腸癌篩查研究。2003 年,全港非典肺炎爆發期間,沈教授為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主管,帶領醫護站在抗疫前線。
擔任校長的七年期間,沈教授建樹良多,包括統籌大學學制三改四的過渡安排,順利實施無縫銜接;創立中大醫院,全面提升醫學院的教研水平;成立生命科學學院及多所研究所涉及環境、醫學、科技等範疇;2014年,成立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惠及珠三角及全國。此外,他於2011年推出「 I • C A R E 博群計劃 」,至今為無數中大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和服務社會的機會。他卸任校長時曾說過成立博群是他任內最驕傲的事。
在訪問開始時說起香港這幾年經歷了「動蕩」,沈教授說,他希望年青人向前看:「我希望他們有多一點積極的心,正面的思想,望向前面,不要只回望過去,世界一定是不停轉變,向前發展的。」
他說這和他在新環境的觀察有關。「我來到新加坡最大的感觸是,他們雖然在水、糧食方面都資源缺乏,要倚靠馬來西亞,但他們危機感很強,努力研究海水化淡、研發植物肉技術,甚至研究吃昆蟲攝取蛋白質……新加坡先天條件不足,但在這小小的地方,人口只有五百萬,他們積極創造了一個奇蹟。所以我覺得我們自己先要有積極正面的思想。」
文/Joyce Ng
攝/ Tsang Wing-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