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意外「发现」中国
新任协理副校长牵头向世界说好中大故事
对金江(Laurie Pearcey)来说,「发现」中国纯属意外。二十年前的中国之旅,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他从此对中国魂牵梦萦。
2002年高中毕业后,这位澳洲学生原本计划利用「间隔年」到欧洲游历,才回老家升读大学。「我原来打算遵循澳洲社会盛行的通过仪礼(Australian rite of passage),到欧洲背包旅游。」
当时他的兄长在中国山东省中部城市淄博教授英语,金江忆述说:「那时候兄长跟我说:『干嘛不在前往欧洲旅途中,趁机到中国走走?』坦白说,当年我对中国不感兴趣,从来没有到中国的念头。但我相信兄长在那偏远地方居住,必定感到寂寞,出于同情他,我答说:『有何不可?』」
2002年隆冬某天,来自南半球的金江抵达北京,翌日登上长城「当好汉」。他说:「当时正下雪,气温仅摄氏零下30 度,我目睹皑皑白雪覆盖闻名遐迩的长城,叹为观止。我马上着迷,没有继续前往欧洲。」他随后到淄博一所中学教授英语,在这座毗邻山东省首府济南的城市待了一年,「我学会一些足以应付与出租车司机交谈的山东腔普通话,让我可以作自我介绍和简单交谈。」
「中国之行改变我的一生」
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校外联系及推广)的金江,迅即被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深深吸引。他表示:「我自此一帆风顺,那次旅程改变我一生。」金江居留中国期间,最触动他的是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他举例说:「在中国,你会看到宋代建成的宝塔,工厂烟囱在旁矗立,或在民居内看到毛主席肖像下方摆放观音雕像,而这些被视为正常不过的现象。」
对金江来说,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现象,不期然让他联想起中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使命。
他返回澳洲后,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修读国际关系。当时他需要选择修读一门外语,中文是他理所当然的选择。金江说:「我在大学时代修读中国历史、文化及哲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修读中国政治。过去二十年来,我做的所有事情都与中国有密切关系,先后到中国大陆87次。」
金江首次踏足中国前不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世界对中国的兴趣与日俱增,那是开展聚焦中国事业的有趣时机。」
2006年,他与一批澳洲学生获当时的中国总理温家宝邀请,以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青年代表团成员身分访问北京。访问行程结束后,他选择在深圳离境,取道香港返回澳洲。他表示,一直被香港深深吸引,「原因耳熟能详: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点,充满活力、国际化及多元化的特质。」
金江原任母校国际事务助理校长,在促进全球伙伴关系方面成绩斐然。他任职高等教育界前,担任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行政总裁,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合作。
「创校六十周年是说好中大故事的良机」
上任接近一年之际,他正将目光瞄准如何向世界各地说好「中大故事」。金江说:「明年(2023年)是中大创校六十周年,在中国文化而言,『六十』饶具意义。第六十个年头是甲子的最后一年,象征重生,这是说好我们故事极好的时机。」
他目前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协力筹办2023年6月举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高峰会(THE Asia Summit),预计届时世界各地400多名大学领袖出席在中大举行的盛会,就「2050年亚洲大学的将来」各抒己见。
《中大策略计划2021-2025》界定了四个主要研究范畴,包括中国:传统与现代、创新生物医学、信息与自动化技术,以及环境与持续发展。金江谈到首个策略范畴时表示,世界将因更多人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及政府而获益。
他强调:「香港不应低估在协助世界了解和欣赏中国方面,所能扮演的角色。过去两年以来,四十万外国学生无法进入中国大陆,而香港是全国唯一向外国学生开放的地方。」
文/Gary Cheung
摄:Gloria Ng and Matthew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