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創新版圖
中大與香港科學園合作培育人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下稱「科學園」)行政總裁黃克強說:「創新與改變是重要基石,我們深信與中大合作推行『在學‧在職計劃』,將為香港帶來重要改變,推進城市穩步前進。」
黃克強(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校友,1994年)歷年獲通用電氣等全球知名企業聘用,擔任併購、業務發展、產品管理和業務運營等要職,於2016 年加入香港科學園。作為行政總裁,黃克強矢志帶領科學園栽培育園內初創企業及科技公司,帶動研究發展商業化,培育本地創新與科技生態圈。
非凡的三贏課程
中大嶄新的「在學.在職計劃」是本港院校中,首個覆蓋全校各院系的「校企合作教育課程」,科學園是其中一家企業夥伴。獲取錄的三年級與四年級學生將參與設學分、全職、有薪的「在學.在職計劃」,到不同的企業及機構工作。計劃也幫助僱主物色人才,及早招募優秀人選。
「在學‧在職計劃」課程主任賴漢榮博士說:「有別於傳統的實習,計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所屬公司的運作與文化,作出更多貢獻。」他欣見學生展現專業精神,愈來愈曉得自主學習,回應職場所需,為事業發展鋪路。
生物醫學學生黃顯鈞在科學園轉化研發所的核心設施團隊工作。他說:「透過實驗室輪調和參觀生物科技公司,我可以從行業專家得到啟發,獲益良多。另外,職前課程幫助我有效應對職場挑戰。」園內先進的設施亦教他記憶猶新,他說道:「可以親身看到超高解像度顯微鏡、質譜儀和流式細胞儀等先進技術,實在難忘。」
韓籍經濟學學生Regan Jaehyun Park在STP Platform工作,部門主力促使企業轉化,以應對數據化的需求,也幫助香港在數據世代中蓬勃發展。他曾協助銀行和金融公司認識「聯邦學習」,亦試過向所屬部門講解合成數據如何保護公司的敏感數據。「在學‧在職計劃」拓寬了 Regan 的視野,他解釋說:「參與部門會議有助於我了解不同領導者的思維,也幫助我深入了解現實世界的商業運作。」
不安帶來機遇
困難可以是個人成長的養分。印尼籍經濟學學生Wilbert Averil在香港創科學院人才薈工作,有一次他聯絡一位拒絕參與合作計劃的技術人才,碰了一鼻子灰,他說:「我比較害羞,打電話時非常緊張,深怕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太在意自己的表現。事後我反省一會,決心下次在電話交談中傾聽別人的需求,把要點寫下來。」
黃克強鼓勵學生做有意義的事,甚至勇於面對令自己不安的事。有一次,他要去通用電氣總部向總裁Jack Welch匯報一份價值兩億美元的併購提案,令他十分傷腦筋。「我當時只有38歲,對美國的併購流程並不熟悉,卻要與法律、管理、人力資源和資訊科技等背景的通用電氣高級員工一起工作。」
當時他整個星期都失眠。「我只能盡力預備好那份提案。」併購最終順利完成,通用電氣更聘請他發展公司業務和推廣產品。「只要你迎向挑戰,就可以面對箇中困難,有所成長。」近年他在中大和港大教授併購,也在科學園培養科技公司和專才。
放眼香港境外
黃克強認為香港的研究與發展的基礎穩健,有助於提升城市作為創新樞紐的地位,這也是科學園聘用「在學.在職計劃」學生的原因,冀科學園的環境讓學生對現實世界的研究與發展及創新科技有更全面的了解,長遠可以裨益創新科技的生態圈。
他又說,相對於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國家,本地的研究與發展市場規模較小,科學園正在廣邀本地初創企業和公司到大灣區一展抱負,也悉力吸引境外的科技公司到香港探索大灣區和區內業務發展的機遇。
黃克強鼓勵年輕人要思想開放,他說:「不要自滿。深圳與上海這些城市和香港一樣好。我們要涉足像大灣區這類更大的市場,才可以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賴博士指出,「在學‧在職計劃」現正邀請大灣區的企業加盟計劃,讓更多學生有更多工作機會。「計劃為參與者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讓他們互相連繫、把握機遇,一起邁進新境界。」
文/Jenny Lau
攝/Pony Leung & Amy 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