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1-poz9wa2rq88tj2gnovbw9qu6vfcqkwd0b17nicsaqg

杏林拓荒者

陳家亮笑看得失成敗

在2022年度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中大醫學位列全球第二十九及亞洲第二,而護理學更登上全球第十六及亞洲第一,兩者均居全港第一。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倍感鼓舞,他說:「這反映我們的科研水平、教學質素及臨床治療在國際社會廣受認同。」 

躋身醫學全球排名前三十位的大學中,只有兩間來自亞洲:成立百年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以及創院四十年的中大醫學院。「是次排名讓外界知道,即使香港只是彈丸之地,醫療專業教育卻十分卓越。」

陳院長出身基層,憑藉堅毅的意志在公開試考獲佳績,卻報考當年成立僅兩年的中大醫學院。他認為是性格使然——別人愛走康莊大道,他卻習慣取幽深小徑。「當年我出席中大開放日,發現醫學院不少教授來自海外著名學府,到底是甚麼吸引他們來中大開荒呢?我相信原因在於中大賦予較大的自由度和發揮空間。如果我選擇歷史悠久的醫學院,反而沒有機會突圍而出。」

在未知領域另闢蹊徑

拓荒之路困難重重,卻也成為追求卓越的動力。陳院長考入中大醫學院時,教學樓尚未建成,本應建成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因工程延誤亦未啟用,學院幾經努力,找到聯合醫院供醫學生實習,當時聯合醫院規模不大,只有三個貨櫃箱充當醫學生的臨時工作間。辛苦完成實習,又要面對考取專業資格的難關。

當年學院未有畢業生,中大醫科生要加倍努力去獲得社會認同,「我們已輸在起跑線,要保持亮眼表現才可以改變別人的成見,不能讓人有藉口否認我們的專業資格。就算跌倒也不怕,我輸得起。」陳院長堅毅的精神,猶如他喜歡的電影《洛奇》一句名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出拳有多重,而是你能捱多重的拳後仍能站起來。」

陳院長刻苦學習,考得外科第一名,俗稱「外科金牌」。那時成績最好的學生都選擇從事外科,他卻選最弱勢的腸胃肝臟專科。「我喜歡思考,內科更容許我有反躬自省的空間。當時腸胃肝臟科系主任離開了,沈祖堯教授剛回流香港,獨力支撐學系。我在學生時代已認識沈教授,十分欣賞他的魄力和眼光,如果能夠一起共事,相信會擦出火花。」他負笈加拿大深造後一直在威院工作,後來應沈教授之邀請,重返母校教書和研究。

他和沈教授努力耕耘腸胃科,甚至自資研究經費,成功募集一萬名沙田及大埔區居民,進行第一期大腸癌篩查計劃。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團隊成功在血液、糞便、DNA及細菌中發現癌細胞標誌物,在大腸出血前預先診斷大腸癌及腸內瘜肉,及早醫治。學院的腸胃及肝臟科於2021年「最佳大學學科排名」榮登亞洲第一,陳院長亦成首位獲頒「美國腸胃科醫學院國際領袖大獎」的華人。

共建中大醫學院文化

陳院長幼時看電視,總覺得醫生是社會精英、仁心仁術,故希望長大後做醫生,受人尊重。「我孩童年代的醫生是高高在上的,不容挑戰。少時生病,母親揹我去輪街症,排隊幾小時,但看醫生只有幾十秒,而且那個醫生是板着臉,不屑看病人一眼。」這令他下定決心,要做個真心關顧病人感受的良醫。

入讀醫學院後,他遇到很多良師益友,見過有老師為了教學和科研廢寢忘餐,也見過有老師就算有腰傷要拄拐杖,也堅持去醫院診症,親自跟進病人情況。他深受啟發,想成為獨樹一幟的醫生,兼顧行醫、育才與科研。

「如果把知識和經驗授予學生,將裨益更多病人,醫學理念亦能傳承下去。科研亦很重要,是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一環。」他熱心教學,曾連續五年榮獲「年度教師獎」。醫學教育是師徒制,彼此生命互相影響。「我們帶學生巡房,讓他們觀摩教授如何問診、與病人互動,過程會啟發他們思考將來行醫的態度。我身為人師,亦會提醒自己時刻注意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2013年,他擢升為醫學院院長,是創院以來首位校友擔此職位。面試時,他向遴選委員會道出兩大目標:取錄最好的學生、躋身全球五十大。當時有人取笑他妙想天開,但他認為只要有夢想和理念,又能找到志同道合者一同尋夢的話,夢想可以成真。「多年來我不斷說服人認同我的目標,今年有如此佳績,是教職員、校友和學生歷年來前赴後繼,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左起)吳兆文教授、胡志遠教授、陳家亮教授、吳國偉教授及黃秀娟教授

中大醫學院重視關懷社群,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為病人設想,兼具同理心和醫學專業知識,令本地醫學教育更多元,對香港醫療體系影響深遠。「我們要把學生栽培成為醫術最優秀、醫德最好的醫護人員。將來要分辨誰是我們的畢業生,就其專業表現和價值觀便知端倪。當我們廣受社會認同,有潛質的學生自然會選擇報讀中大醫學院。」

追求卓越 繼往開來

陳院長感激多位前任院長高瞻遠矚,推動醫學院各個階段的發展。當中,外科教授鍾尚志銳意革新課程,建立國際網絡,將醫學科研和教學與世界接軌。陳院長亦形容恩師沈教授「仿似陽光」,燃起他對科研和教學的熱忱;他自己則矢志帶領醫學院在創科及育才方面更上層樓。

中大醫學院耕耘四十載,令醫學和護理學成為中大以至亞洲的頂尖學科,醫學院將繼往開來,致力提供優質又多元的教育,培育具創新思維、以病人為先的醫護人員,同時專注創新科研,擴闊國際網絡,包括大灣區內合作,提升醫學創科水平,為人類福祉尋求突破。

陳院長並沒因滿身的光環而志得意滿,故步自封,他說:「成功往往是『成功』的敵人,不要把着眼點放在現有的成就,必須要忘記已得到的榮譽,不斷向前看,才會有進步。」

他常常提醒自己:我尚未成功,因為我還未輸得夠。他解釋說:「考入醫學院的學生往往在學業上習慣了『贏』,加上醫者對人命健康不容有失,給自己很大壓力,難以接受『輸』。但我們是人,人總會犯錯,唯有勇於接受不足,不怕跌倒,本着熱誠勇猛精進,才可承受箇中壓力並樂在其中。」

文/Jenny Lau

承蒙中大醫學院提供圖片,謹此致謝。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