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來源:Jason Bell)

馬友友為中大鑽禧奏出絢麗樂章

為慶賀中大鑽禧,睽違香港七年的國際大提琴家馬友友將於11月8日到港演奏,與香港管弦樂團(港樂)音樂總監梵志登先生聯手為香港聽眾獻呈悠揚樂韻,僅此一場。

馬友友曾在白宮為艾森豪總統、約翰.甘迺迪總統夫婦演出。他至今錄製了超過90張專輯,獲得18項格林美獎,於2020年獲《時代》雜誌評為全球100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弦上神童的非凡人生

蜚聲國際的馬友友在1955年生於巴黎,父親是音樂教育家,母親是女中音。馬博士自小嶄露音樂才華,四歲開始拉大提琴,六歲在巴黎大學首次開獨奏會;九歲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公開表演。

馬友友早年在紐約朱利亞音樂學院求學,師從贊洛斯.舒勞士及大提琴家倫納德.羅茲,羅茲曾如此盛讚這位得意門生:「他的技巧超卓,足以媲美古今任何名家。」不過他的少年時期過得很刻苦:要努力不懈,盡展天賦,不讓師長失望。他後來獲哈佛大學取錄,除了認真向學,滿足旺盛的求知慾,人生體驗也日漸充實。馬友友潛心磨練大提琴技法,又鑽研音樂史、理論及樂理賞析,羽翼漸豐,音樂分析和領略樂曲的悟性突飛猛進,演繹音樂的能力也日趨成熟。

無論演奏甚麼作品,馬友友都能巧妙地令聽眾耳目一新,秘訣在於揉合音樂分析及細膩的鋪排,為每段樂章注入了生命。前《紐約時報》樂評人唐納.漢尼曾如此評論這位音樂巨匠:「他演奏時拿捏琴弦速度恰到好處,節奏充分發揮,旋律樂韻悠揚。」

馬友友的山城足跡

馬友友與中大淵源甚深,他是中大創校校長李卓敏博士教授的外甥,曾於1977年3月到訪中大。時任翻譯系系主任陳善偉博士曾為其母親馬盧雅文女士翻譯著作《我的兒子馬友友》,讓中文讀者深入了解他的成長。馬友友更於1993年中大創校30周年之時,獲中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他力求推陳出新,其音樂造詣修為登峰造極,在世界舞台上光芒四射,除了精湛的音樂技巧,他對藝術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才是他成功的關鍵。他說:「文化是人類發自內心的表達。作為表演者,我要做的並不是將一段樂曲演奏得天衣無縫,而是要確認聆聽者也投入並喜歡這段曲子。無論是演奏、交談還是教學,道理都一樣。教育和文化的底蘊是相同的,皆可締造珍貴的回憶。」

是次鑽禧音樂會得到熱心校友捐款支持,大學特別成立「60周年校慶藝術人才培育基金」,銳意栽培中大的藝術人才。基金將透過資助以音樂、藝術及文化管理為志向的學生參與相關的學習、實習或海外交流活動,增廣見聞,為日後在藝術領域的事業發展奠下重要基礎,暫定每年資助10位學生。現時基金已募得超過港幣250萬元,歡迎校友踴躍捐助,壯大基金,裨益更多學生,同時為音樂會增添意義。按此連結瀏覽捐款詳情。

馬友友(圖左右二)於1993年獲中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當年正值中大30周年

音樂會得以舉辦,有賴60周年校慶校友活動工作小組、逸夫書院校友會及中大音樂系的全力支持。中大隆重其事,於8月1日在中大利希慎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前講座,屆時,中大音樂系系主任劉長江教授及香港管弦樂團市場推廣總監、畢業於崇基學院音樂系的胡銘堯校友,將會向參與者講解馬友友的音樂和人生。

音樂會前講座 「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呈獻:馬友友與港樂」音樂會
日期 2023年8月1日(星期二)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時間 晚上7時正至8時半 晚上8時正
地點 中大利希慎音樂廳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詳情 詳情將於中大網站公布。 門票將於7月在港樂網站接受預訂,詳情請留意港樂網站公布。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