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覽第三十一期《走進中大》。
昨天是中大創校紀念日,60年前的10月17日,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三所創校成員書院正式合併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在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重大日子,我們舉行了特別升旗儀式,與大學成員同慶鑽禧,回味中大一甲子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如何進一步貢獻社會及國家。
同日,我非常榮幸能接待民建聯代表團到訪中大校園,就大學發展交流想法。民建聯代表團成員包括創黨主席曾鈺成先生、前主席譚耀宗先生、副主席陳勇先生、前常委陳婉嫻女士、監委會主席盧文端先生及香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女士。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讓大學與各位代表團成員討論中大對國家發展的貢獻,我們更安排代表團與卓敏生命科學教授兼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教授就其極具開創性的大豆研究項目作深入討論。
牽頭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月初,由中大聯合創辦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分會(SDSN香港分會)與中大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合作,成功舉辦了「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這個會議早於2018年SDSN香港分會成立不久便開始籌備,礙於新冠疫情影響,過去三年一直未能如期舉辦。經過多年努力,終於順利舉行,獲得各界的出席及支持,展現中大對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之承諾。
一連兩天的國際會議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集合本港、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學術領袖、慈善機構代表、以及政府及工商界翹楚,討論如何推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多位國際知名的可持續發展專家參會,包括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薩克斯教授。其中,薩克斯教授在會議開幕前的一天,獲大學頒授榮譽學位,以表揚他對國際社會的貢獻。
會議上,中大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CBS)主任兼政治與行政學系主任盧永鴻教授公布了首屆「大學可持續發展指數」。CBS早年推出「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系列,評估主要上市公司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參與程度。最新推出之「大學可持續發展指數」採用類似的評估方法,衡量大中華地區的大學就推動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實質貢獻。
2023年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國際學會亞太年會
本星期初,我很高興能夠代表中大歡迎來自亞太地區等地近千名學者,參加「2023年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國際學會亞太地區會議」(TERMIS-AP 2023)。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不僅是我多年來從事生物醫學工程所鑽研的專業領域,更是對本港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的一門科學。香港能夠召集全球科學界代表前來參會,足證我們作為國際生物科技樞紐的地位,相關研究實力廣獲認可。中大非常榮幸能在鑽禧校慶之年與TERMIS-AP合作主辦這項盛事,讓來自亞洲和各地區的研究人員聚首一堂,共策遠圖,充分顯示香港在國際社會擔當的重要角色,亦展現中大對共享知識、促進全球科研創新和合作的承諾。
卓越研究屢獲嘉獎
近日,中大傑出校友何愷明博士勇奪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本星期初,我們很高興能邀請何博士重返校園,以「深度殘差學習及其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為題發表得獎演說。何博士於2011年獲中大頒授博士學位,目前在知名的Facebook人工智能實驗室任職研究科學家,明年將加入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擔任教職。他對人工智能發展貢獻殊深,為他贏得本年度的「未來科學大獎」,該獎項在大中華地區科研領域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中大有幸主辦這次特別講座,既表彰何博士的卓越成就,更讓大學成員親身感受到他對創新的熱情和投入,從而得到啟發。我謹此向何博士獲頒殊榮送上衷心祝賀。
此外,210位中大學者最近獲史丹福大學及全球資訊分析公司愛思唯爾評選為「全球首2%最廣獲引徵科學家」,其中22位學者更在其專業領域中的躋身全球百大。本年度入選的中大學者人數較去年增長12.8%,比率高於本港其他大學。我衷心恭賀所有研究成就獲國際肯定的中大學者,祝願他們在持續追求知識的過程中取得豐碩成果。
我期待在下一期《走進中大》跟大家分享更多有趣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段崇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