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住的時光
白釉觀音像
「何朝宗」及「宣德」印款
福建德化窯
明末清初(17世紀)
胡惠春先生惠贈
館藏編號:1982.0077
(文物館提供)
陶瓷常見於日常生活,有兩萬年悠久歷史。廣泛用於生活、建築乃至墓葬的器物,前人遺下的陶瓷器皿,盛載的是一段段時光故事。文物館正舉辦的「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陶瓷精選」展覽,從陶瓷文物角度展現古代文明和歷史發展,百餘件館藏陶瓷珍品上溯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橫跨七千年。
中國是最早出產陶瓷和發明釉彩的國家,江西仙人洞出土的陶片,是全球最古老的陶器,早在夏商周三代,陶工無意間發現釉彩。陶瓷的色澤,取決於黏土中鐵的含量。在通風的窯內,黏土中的鐵元素充分氧化,會得出橙紅色的紅陶。在密封窯爐燒製,還原氣氛下的黏土則呈青灰色。秦漢至六朝的陶瓷,以青瓷為主,多出隨葬的明器,從中能一窺時人的生活、交通和建築等方面。將鐵淘洗淨盡的白瓷在唐朝大盛,形成「南青北白」——南方越窯青瓷,北方邢窯和定窯白瓷各擅勝場的局面。元朝幅員遼闊,橫跨歐亞,中東偏好藍白,重視裝飾的審美,一改中華傳統重器形,不重紋飾的風格,於元末逐漸普及的青花瓷,改變了中國陶瓷的發展方向。明清瓷器集歷代名窯大成,無美不備,官方對陶瓷生產的影響愈來愈大。
「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陶瓷精選」展期由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