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紀實攝影永不過時

新聞攝影名家劉香成下月到中大分享攝影人生

上世紀五十年代生於香港的劉香成,自25歲起背着相機和記者證在世界各地奔走。近半世紀發生改變世界格局的大事時,劉香成幾乎從不缺席。「新聞是歷史的初稿」,由毛澤東去世、阿富汗戰爭、韓國民主運動到前蘇聯解體等,這些歷史初稿上都有由劉香成留下的光與影明證。劉香成在電光火石間為前蘇聯末代總統戈爾巴喬夫扔下辭職演辭一刻定格,更為他與同事於1992年奪得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

這位新聞攝影老兵永不言休,今年開展為期三年的「一帶一路」攝影計劃,計劃踏足40個沿線國家和地區,用影像述說中國人在各地的故事。他又應中大文學院邀請,將於10月9日公開講座上通過展出作品,回顧他的攝影人生及鏡頭下中國逾40載波瀾壯闊的發展。

從眾生相看中國大時代變遷

作為美國傳媒七十年代其中一位率先派駐中國的攝影記者,劉香成鏡頭下卻鮮有宏偉建築和壯麗山河,他的焦點永遠是「人」。數十載無聲消逝,青山依舊,但人面全非,幸有劉香成近半世紀持續為時代巨輪下大江南北的眾生留影,菲林中一幕幕的日常,見證中國由人的面貌、髮型與衣裳都高度一致的集體主義社會,發展至今天高度個人化的社會。

劉香成去年出版的《劉香成:鏡頭 • 時代 • 人》輯錄了200多幅珍貴的攝影作品。封面是1980年他在雲南省拍攝三位佩戴墨鏡的青年的照片,從中可窺見改革開放後,現代時尚潮流已逐漸影響中國年輕人

相比不諳中國文化的外國攝影師及不習慣捕捉日常生活細節的內地同行,劉香成對這片土地和民眾的了解,令他對日常場景中細微的變化更為敏銳。他憶述,1976年毛澤東逝世時從巴黎趕返中國,抵達廣州就留意到市民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走路速度,都遠較他六十年代在中國生活時看見的嚴肅神態,展現出微妙的變化。

劉香成. '毛以後的中國 ──大連,滑冰',1981. M+,香港. [2012.2098]. © M+,香港.

他接受《走進中大》訪問時說:「中國人開始放鬆,當時我問自己這是否代表中國會改變?如果一個人口如此多的國家改變,將影響全世界。」這種敏銳成就他著名的「毛以後的中國」攝影系列,劉香成說,「我想很少有一個攝影記者,能夠帶着對中國的敏銳來報道改革開放……這些(微妙區別)西方人不一定馬上看到。」

他引述中國外交部一位官員曾向他表示,1979年至1981年間逾65%西方媒體發表的中國照片都出自他鏡頭下。劉續說,許多西方和中國的記者說過,如果要看改革開放這40年的中國影像,就離不開劉香成的作品,因為這些影像是14億人的集體記憶。

女演員楊采鈺乘著名車在上海外灘兜風。(攝於2021年,劉香成提供)

「一帶一路」攝影計劃—記錄中國故事「2.0」

持續記錄中國人的故事,是劉香成志業。年屆72歲的他今年起更啟動「一帶一路」攝影計劃,擬兩年後將作品輯錄成書。劉香成報道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後的生活逾40載,他說,一帶一路是改革開放的自然延伸,這計劃也正是他前期工作的「2.0」。

他希望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全方位拍攝,他目睹沿線多個基建項目後,發現中國是少數能克服工程涉及的困難和挑戰的國家。除了沿路的基建項目,這些國家的人文故事,也是劉香成的興趣所在,而他的鏡頭焦點始終是「人」。

他解釋,一帶一路是個全球華人的故事,說:「全球華人帶了技術出去,這些商人、藝術家、學生出去了,他們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怎樣做事?這(一帶一路)很可能是中國和世界在21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很少能有人將它以照片的方式記載。」計劃開展至今半年,他已前往敦煌、新疆、印尼、柬埔寨、哈薩克、烏茲別克、泰國和新加坡等11個地方拍攝,到當地與在地的中國人生活,並親手記錄他們的故事。

中國工程人員遠赴印尼雅加達協助建造高鐵,但劉香成認為單是記錄這些「鋼鐵」的影像是沒有「溫度」的。他花了五星期時間說服有關國企,讓他於9月進入駕駛室貼身拍攝高鐵列車司機的工作。(劉香成提供)

寄語新一代保持對世界的好奇

攝影大半生達至前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劉香成用三個字分享他的成功之道—「好奇心」。劉寄語有志紀錄歷史的年輕一代,將自己化成水中的一塊海綿—世界流動變幻如水,人應擴闊自身對世界的好奇,吸收不同文化與知識;更重要是忠於事實,他說,「你要去現場、去看、去聽、去核實,不能只是重複其他人的話……報道一定要真實、要客觀,這是我一生工作的指導精神。」

這份好奇與紀實的堅持,驅使已踏入古稀之年的劉香成不畏艱辛,堅持花數年時間親身走訪數十個地區。他早前就前往烏茲別克沙漠地帶,說「(我)背著着相機和腳架追着駱駝跑,我手持的相機都亮起紅燈」,他持續頂着高達攝氏約50度高溫,拍攝眾生面貌與故事。

時至今日,劉香成仍以紀實影像述說人文故事的旅程上前行,他說:「紀實攝影是不會過時的。人類需要講故事,講故事的技巧是不會過時。」

劉香成肖像 黎曉亮攝

公開講座—劉香成:鏡頭下的中國和世界[1976-2024]

日期: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4時30分至6時正
地點: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地下劉佐德演講廳(LT1)
詳情請參閱:登記網站

文/Jessica Chu
攝/D. Lee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