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醫工合作 走向世界

歐國威編織手術機械人聯網 打破地域限制

中大共有七支科研團隊榮獲香港政府首屆「產學研1+計劃」(RAISe+) 撥款,此為報道系列之五。計劃旨在促進本地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每個獲批項目可獲1,000萬港元至一億港元不等的資助。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自小熱愛機械,對可活動的機械結構特別着迷。長大後,他把這份興趣轉化成造福病人的熱忱。2019年,歐教授領軍成立初創公司康諾思騰(Cornerstone Robotics),以手術機械人造福病人是他和團隊的宏願。今年,他向「產學研1+計劃」(RAISe+)督導委員會提交「普及化手術機械人系統」研究項目專案,旨為普及和優化手術機械人技術,在香港、内地,乃至海外擴展影響力。

歐教授是達文西機械人Single-site和ION手術系統早始核心研發團隊成員。他説:「這次參加RAISe+計劃,我的目標是把香港的高質素醫療機械人帶到外國,希望以政府資助把技術引進到歐洲,造福更多病人。」作為康諾思騰的創始人,歐教授與團隊研發了「Sentire思騰腔鏡手術機械人」,是迄今香港自主研發最複雜的機械輔助手術平台。

歐教授示範操作手術機械人

多端口腹腔鏡手術機械人可實現540度空間旋轉,協助外科醫生突破體能局限,提升整體手術的效率,令手術過程和穩定性趨向標準化。歐教授說︰「它具備高靈活度,配合顫動濾除技術,讓醫生實現手眼同步,令手術的操作過程更順暢。」他又把腹腔鏡比作眼睛,與外科醫生合作完成精準的手術。

機械人有如醫生手臂的延伸,協助完成精準手術

建立手術機械人聯網

RAISe+資助除了支持歐教授實現手術機械人普及化的理想,更協助團隊研發新技術,與時俱進,其中一項技術是打破醫生和病人的地域限制。他説:「我們希望利用聯網系統把不同手術機械人聯繫起來,讓身處不同地方的醫生為病人開刀。以香港為例,位於沙田的醫生能為身處大嶼山的病人動手術。」

歐教授認為,手術機械人能輔助醫生完成更複雜的手術,同時縮小傷口,加速病人復原。歐教授說︰「是次研究項目透過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的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MRC)及初創公司合作,開發安全、經濟且有效的手術機械人平台。」我們的機械人已成功完成超過180台真人臨床試驗手術,包括泌尿外科、普通科、婦科及胸肺科等。

精準科技與人工智能的融合

他又坦言,創業團隊不能安於一隅。「面對科技蓬勃發展,我們也要不斷優化手術機械人技術。」人工智能方興未艾,與機械人結合起來,將協助醫生作出最合適的判斷。他解釋說:「於我而言,機械人就像飛機上的副駕駛員,與醫生是密不可分的合作夥伴。我們希望逐步在機械人中加入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生默契配合。」

教授和團隊相信,當機械人和人工智能接軌,醫療技術將會有所提升,可為病人完成更精準、更複雜的手術,進一步減少對患者的不必要傷害。

手術機械人的製作過程複雜繁瑣,且必須確保技術安全穩定。因此,歐教授坦言發明過程可謂一步一辛酸。他説:「我們的Sentire機械人有一萬三千多個部件,比擁有約一萬個部件的電動車複雜。我們在達文西手術系統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平台,當中的減速機和大部分控制系統都由我們自主設計。」

如此複雜的高科技,令團隊研發的機械人成為本地自主研發最複雜的機械輔助手術平台,且已通過所有臨床測試,有望衝出亞洲,邁向世界。

歐教授和團隊研發的Sentire思騰腔鏡手術機械人

產業改革

機械人已獲内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成為首個由香港自主設計,且獲准於内地和香港使用的手術機械人。歐教授和團隊也為機械人申請歐洲認證,務求實現產業改革。

内地約兩萬所醫院每年的手術量達四千萬,相等於美國加上歐洲的總和。歐教授說︰「因此,我希望手術機械人系統能舒緩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他指出,很多地方都面臨外科醫生人手不足的情況,而手術標準和統一化將協助培訓更多醫生,為病人提供經濟且有效的最佳治療方案。

談到目標,歐教授說:「我的夢想是希望每一間醫院都擁有一部我們研發的機械人,並把香港最優秀的產品和技術發揚光大。」

/Gillian Cheng
/D. Lee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