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文化交匯的樂章
校園音樂比賽促進多元
2025年4月16日
音樂是通往世界的語言。中大上月舉辦音樂比賽「CUHK’s Got Talent」,為學生提供展現創意和才華的平台,同時推廣校園多元共融。
比賽由學生事務處和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聯合主辦,吸引超過60名本地、非本地及交流生參加初賽。晉身決賽的十強隊伍於3月27日晚上使出渾身解數,在逸夫書院大講堂上演一場音樂和文化的盛會。各隊以獨特的方式演繹不同類型的音樂,包括法國音樂劇、日本動漫歌曲和西方爵士樂等,為觀眾和評判帶來一個難忘的晚上。
本地學生李敏慧(頁首圖片,右)和黃凱琳(頁首圖片,左)組成雙人組合K4,演繹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的出道曲《再次重逢的世界》。她們以充滿活力的表演贏得觀眾和評判肯定,獲冠軍及最佳應援團大獎。賽後,二人沉醉於喜悅中,與《走進中大》分享參賽感想。就讀人類學四年級的李敏慧說:「我們起初以輕鬆的心情報名參賽,從未想過能獲獎。在南韓,《再次重逢的世界》經常出現在寓意團結和希望的集體活動。我們把這首歌帶上中大舞台,望能給予觀眾追逐夢想的勇氣。」
與原唱不同,K4選擇傳統韓服為表演服裝,就讀心理學四年級的黃凱琳解釋背後的心思:「韓服是韓國傳統服飾,通常於節慶時穿着。我們希望讓觀眾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了解韓國文化,對我們來説也是新穎、有趣的體驗。」她也認為音樂是傳遞情感的媒介,也是世界的共通語言,把不同國籍的人連結起來。「參加CUHK’s Got Talent讓我認識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令我感受到中大人在校園内互相扶持,不分種族,不分性別。」
來自土耳其的交流生Omer Ege Ozyaba以精彩的樂器演奏贏得最佳文化多樣性展現大獎。他以土耳其傳統彈撥樂器巴加馬彈奏《Anadolu kaşık havası》,一首以木湯匙作為敲擊伴奏的民間舞曲。

Omer分享說:「我自六歲開始自學吉他,現在會彈12種樂器。小時候的我沒有接受正規音樂教育,因此不懂閲讀樂譜。離開家鄉安那托利亞(位於土耳其東部,是該國最大的地理分區)後,我不論到哪裏,都一直隨身攜帶着巴加馬。」Omer修讀計算機科學,在加拿大接受教育,現以交流生身分加入中大的大家庭。他相信音樂是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並喜歡透過音樂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跨越語言界限。
修讀酒店旅遊及房地產一年級的本地學生黃漪琳獲得亞軍及最具人氣大獎。她演繹Ariana Grande, Jessie J 和Nicki Minaj的歌曲《Bang Bang》,結合節奏藍調、説唱和流行音樂元素,為觀眾帶來活力四射的舞台。

黃漪琳說:「這首歌的三位原唱歌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攜手展現多樣的音樂風格。我希望以歌聲引起觀眾共鳴,感受到喜悅和熱情。」與其他參賽者一樣,她也深信音樂是文化交流的橋樑。「即使沒有歌詞,旋律本身也能講述一個故事,就如表演者向聽眾分享情感經歷一樣。我在這個比賽中認識了不少非本地朋友,我也從他們的歌聲和樂器中聽到獨特的文化故事。」


香港流行音樂作曲家、編曲家及音樂監製伍仲衡是這次比賽其中一位評判。他向參賽者給予寶貴意見和評語,並分享說:「我十分享受學生們的表演。看着你們在舞台上演出,不禁讓我想起大學時期參加音樂比賽的時光。」

大學輔導長高永雄教授說:「學生的精彩表演讓我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展示創意和才華,突顯中大獨特的文化多樣性。」學生事務處處長譚綺琳也表示,希望不同國籍的學生攜手合作,建立深厚友誼。
文:鄭可祺
圖片由學生事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