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儀式背後的笑聲與汗水

中大國旗護衞隊與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交流 分享家國情懷

2025年4月30日

每逢七一回歸、十一國慶、開學日等重要日子,在中大校園都會看到學生國旗護衞隊的身影,他們在大學圖書館旁的升旗典禮旗台參與升旗儀式。部分隊員早前在香港青少年軍升國旗比賽榮獲亞軍。4月15日適逢「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專程蒞臨中大,與隊員交流並予以嘉許。

中大國旗護衞隊於2023年成立,旨在讓學生參加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培訓課程,並參與在中大舉行的升旗儀式。國旗護衞隊兩年來已參與八次升旗,現有隊員21人,另外有10多位學生新加入,將接受相關訓練及考核。

升國旗比賽在4月6日由香港青少年軍總會舉辦。中大國旗護衞隊以出色表現,在公開組14個參賽團隊中勇奪亞軍。參賽隊員包括張育恩(中醫學一年級)、李旖欣(專業會計學二年級)、陸曼婷(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一年級)、嚴藝航(應用語言學碩士一年級)。

(左起)嚴藝航、陸曼婷、張育恩、李旖欣最近代表中大國旗護衞隊,在香港青少年軍升國旗比賽勇奪亞軍

四位隊員中,藝航來自內地,她回憶在中學時已有升旗隊,惟因不達到身高要求(女生為1.65米)而未能加入。她很高興能在中大加入國旗護衞隊,達成夢想。她說:「感謝教官對我們很包容接納,有時即使隊列不夠整齊,也耐心教導。」

其餘三位隊員在香港成長。育恩表示在修讀高中時期,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推出第一屆中式升旗培訓,她參加並成為所屬中學的學生升旗隊創隊成員。她說:「隨着不斷訓練、加深認識,我對升旗也更熱愛。」

旖欣則在入讀中大後才開始接觸中式步操,認為有一定難度。她笑說:「為了參加這次比賽,我們在多個晚上作密集訓練,以提升技術,相信隊友也見證我的進步!」她認為團隊精神激勵她做得更好。

曼婷自言有志加入紀律部隊,認為中大的訓練讓她在步操、升旗等打好基礎。她介紹團隊分工:「我是持旗手,育恩和旖欣任副旗手,分別負責升旗和綁旗,藝航負責檢視和提出建議。」

比賽當日,她們即使冒雨也不斷練習。育恩說當時教官着她們到室內練,「但我們覺得在室外的效果更好。很高興隊員們為做好升旗堅持付出,渾身濕了也不介意。」儘管賽後隊員相繼病倒,但在起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奪得亞軍,她們都感到高興,覺得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四位隊員均認為,加入國旗護衞隊除了讓她們掌握升旗的基本技能,也培養對中大和國家的歸屬感,及獲得珍貴的友誼。這次參加比賽,不但讓她們彼此加深認識,也結識到其他大學的學生。她們感謝學生事務處和保安處對她們在校園內的練習提供不少協助。

麥美娟(右四)與中大國旗護衞隊交流,強調香港特區政府重視青年發展

麥美娟一行在4月15日到訪中大,與國旗護衞隊隊員及準隊員交流,並獲副校長(行政)陳維安先生、大學輔導長高永雄教授、學生事務處處長譚綺琳女士、傳訊及公共關係處處長張宏艷女士、保安及交通事務處處長李永光先生等大學代表迎接。

高教授歡迎同時是中大校友的麥美娟到訪,並表示:「國旗護衞隊提供重要的平台,讓學生增加對國家認識,反思社會責任。」隊員接着向麥美娟及來賓介紹團隊的歷史、發展,以及在升國旗比賽勝出的佳績。

交流期間,麥美娟與一眾隊員討論青年議題。他們分享加入國旗護衞隊的收穫,表示透過參與升旗、步操訓練及其他活動,加強了國民身份認同。隊員張浩維說自己曾參加交流活動,足跡遍及內蒙、西藏、新疆等:「感謝有這些機會讓我擴闊視野,及增加對國家的認識。」

麥美娟向隊員介紹香港特區政府為年輕人籌辦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成立「連青人網絡」並鼓勵他們踴躍登記。她強調,香港青年是守護國家主權、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力量,希望未來更多同學加入國旗護衞隊,為國家及香港作出貢獻。

麥美娟女士(第二排中)一行到訪中大,獲副校長陳維安先生(第二排左五)、大學輔導長高永雄教授(第二排右五)、學生事務處處長譚綺琳女士(第二排左四)、傳訊及公共關係處處長張宏艷女士(第二排左三)、保安及交通事務處處長李永光先生(第二排右四)等歡迎

文:蔡卓慧
攝:殷志成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