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仪式背后的笑声与汗水

中大国旗护卫队与民青局局长麦美娟交流 分享家国情怀

2025年4月30日

每逢七一回归、十一国庆、开学日等重要日子,在中大校园都会看到学生国旗护卫队的身影,他们在大学图书馆旁的升旗典礼旗台参与升旗仪式。部分队员早前在香港青少年军升国旗比赛荣获亚军。4月15日适逢「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专程莅临中大,与队员交流并予以嘉许。

中大国旗护卫队于2023年成立,旨在让学生参加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的培训课程,并参与在中大举行的升旗仪式。国旗护卫队两年来已参与八次升旗,现有队员21人,另外有10多位学生新加入,将接受相关训练及考核。

升国旗比赛在4月6日由香港青少年军总会举办。中大国旗护卫队以出色表现,在公开组14个参赛团队中勇夺亚军。参赛队员包括张育恩(中医学一年级)、李旖欣(专业会计学二年级)、陆曼婷(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一年级)、严艺航(应用语言学硕士一年级)。

(左起)严艺航、陆曼婷、张育恩、李旖欣最近代表中大国旗护卫队,在香港青少年军升国旗比赛勇夺亚军

四位队员中,艺航来自内地,她回忆在中学时已有升旗队,惟因不达到身高要求(女生为1.65米)而未能加入。她很高兴能在中大加入国旗护卫队,达成梦想。她说:「感谢教官对我们很包容接纳,有时即使队列不够整齐,也耐心教导。」

其余三位队员在香港成长。育恩表示在修读高中时期,香港青少年军总会推出第一届中式升旗培训,她参加并成为所属中学的学生升旗队创队成员。她说:「随着不断训练、加深认识,我对升旗也更热爱。」

旖欣则在入读中大后才开始接触中式步操,认为有一定难度。她笑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我们在多个晚上作密集训练,以提升技术,相信队友也见证我的进步!」她认为团队精神激励她做得更好。

曼婷自言有志加入纪律部队,认为中大的训练让她在步操、升旗等打好基础。她介绍团队分工:「我是持旗手,育恩和旖欣任副旗手,分别负责升旗和绑旗,艺航负责检视和提出建议。」

比赛当日,她们即使冒雨也不断练习。育恩说当时教官着她们到室内练,「但我们觉得在室外的效果更好。很高兴队员们为做好升旗坚持付出,浑身湿了也不介意。」尽管赛后队员相继病倒,但在起初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夺得亚军,她们都感到高兴,觉得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四位队员均认为,加入国旗护卫队除了让她们掌握升旗的基本技能,也培养对中大和国家的归属感,及获得珍贵的友谊。这次参加比赛,不但让她们彼此加深认识,也结识到其他大学的学生。她们感谢学生事务处和保安处对她们在校园内的练习提供不少协助。

麦美娟(右四)与中大国旗护卫队交流,强调香港特区政府重视青年发展

麦美娟一行在4月15日到访中大,与国旗护卫队队员及准队员交流,并获副校长(行政)陈维安先生、大学辅导长高永雄教授、学生事务处处长谭绮琳女士、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处长张宏艳女士、保安及交通事务处处长李永光先生等大学代表迎接。

高教授欢迎同时是中大校友的麦美娟到访,并表示:「国旗护卫队提供重要的平台,让学生增加对国家认识,反思社会责任。」队员接着向麦美娟及来宾介绍团队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升国旗比赛胜出的佳绩。

交流期间,麦美娟与一众队员讨论青年议题。他们分享加入国旗护卫队的收获,表示透过参与升旗、步操训练及其他活动,加强了国民身份认同。队员张浩维说自己曾参加交流活动,足迹遍及内蒙、西藏、新疆等:「感谢有这些机会让我扩阔视野,及增加对国家的认识。」

麦美娟向队员介绍香港特区政府为年轻人筹办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成立「连青人网络」并鼓励他们踊跃登记。她强调,香港青年是守护国家主权、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希望未来更多同学加入国旗护卫队,为国家及香港作出贡献。

麦美娟女士(第二排中)一行到访中大,获副校长陈维安先生(第二排左五)、大学辅导长高永雄教授(第二排右五)、学生事务处处长谭绮琳女士(第二排左四)、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处长张宏艳女士(第二排左三)、保安及交通事务处处长李永光先生(第二排右四)等欢迎

文:蔡卓慧
摄:殷志成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