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团队首度于考古文物研究采用尖端激光成像技术 发现一直隐藏的历史讯息
维鲁拉米恩(Verulamium)(约公元50–450年)是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古罗马城,于过去一百年吸引了不少考古人员探索及研究其文物。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科学家最近利用高科技激光成像技术,在该古城镇的文物中发现一些隐藏讯息,更成功将二千年前罗马人的指纹首次呈现在文物表面,有助科学家更全面研究及了解历史。
由中大研究团队研发的激光荧光成像技术(Laser-Stimulated Florescence),简称LSF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成像技术。高功率的激光光照射在文物上会令其表面发出荧光,从而显示出肉眼看不见,而且往往是未知的新发现。此技术过去曾揭示恐龙化石上隐藏的软组织,亦结合无人机技术协助在野外寻找化石,以及了解洞穴的形成。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带领的国际团队首度将LSF技术应用在考古学,研究维鲁拉米恩的出土文物、壁画、马赛克地板、教堂的天花板,陶器和玻璃制品,并发掘出一些新信息,包括它们的生产过程。相关研究结果已刊登在《Th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研究团队于一个1930年代于维鲁拉米恩东南面的三角神殿(Triangular temple)出土的碗上发现了一个手绘符号,与古希腊字母gamma相似,这个符号之前从未被注意到。文博士表示:「凭借LSF技术,我们可以推论碗上的标记可能是由古希腊人或懂得希腊语的人留下,这个碗亦可能是从希腊语系地区进口到古城。」
利用同一技术,研究团队从一个由维鲁拉米恩出土的瓶子的表面发现了数个人类指纹。美国科学进步基金会主任以及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Thomas G. Kaye先生指出:「瓶上的指纹有可能是罗马工匠在瓶子表面还是湿的时候留下。」
维鲁拉米恩博物馆的藏品馆长(史前到中世纪)David Thorold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研究团队将这新式的成像技术率先应用在维鲁拉米恩博物馆中的古城文物上。研究成果展示了新技术的潜力,有助我们发现更多考古新证据。」
研究团队的成员亦包括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研究所的Elizabeth Graham教授。文博士也是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及地球科学部门的成员。
论文全文可浏览: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2352-409X(22)00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