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环保先锋的体会

钟芯豫:「中大地理社会科学学士课程与牛津大学环境硕士课程并驾齐驱」

出席牛津大学硕士的开学仪式

从小关注气候变化的钟芯豫,入读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后,如鱼得水,成就了她创办环境教育机构、出书介绍深度生态和文化旅游,成为「低碳本地游」达人,继而担任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获奬学金往牛津大学念环境变化与管理硕士。

去年学成回来的她说:「牛津教授的课题,大部分已于中大本科课程涵盖了,更遇过与中大一模一样的考试题目!」无怪乎在2022年度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大地理位列17。

芯豫肯定多元的课程设计与充满热忱的教授功不可没。

扎实多元的课程

她指出:「地理与资源管理是一个跨学科学位,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信息系统是必修科,又会深入学习环境影响评估。所以,修读牛津的环境硕士课程较容易上手,不像班上的部分同学由零学起。」

芯豫(前排左二)与牛津的硕士同学在地理与环境学院留影

中大地理课程的另一特色是密集的校外实地自然考察,「高峰期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外出考察,像是去米埔、大棠采集泥土样本,观察自然生态。」

实地考察不但可实践课堂所学,更重要的,是有助提升解难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以及管理情绪。「记得在大一的考察营,我们要制作大海报及汇报,但身处地方连Wi-Fi也没有,绝对是应变能力的大考验。」

考察又岂局限于香港,最让芯豫难忘的是江西之行:「到访东江水发源地三百山;了解当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协助小农户提升脐橙产量;聆听参与制定环保政策的教授讲解;与赣南师范大学念地理的学生交流。至今我仍然和一些赣大学生保持联络。」

参观江西脐橙种植园

感激良师启蒙

如果说课程尤如悠扬优美的交响曲,必须要由一流的演奏家和指挥家──教授──才能把乐曲演绎得淋漓尽致。芯豫表示,教授们除了于各自的科研领域独当一面,亦在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环境委员会担任要职,出谋献策。他们的阅历和人际网络大大丰富学生的视野和见闻。

「教授尽心尽力教学,听闻近年当受疫情所限,不能带队考察,部分教授会预先到考察地点拍片解述,确保学习不受影响。从教授的言传身教,我更感认真应对待每件事的必要。」

芯豫特别感谢林健枝及徐袁两位教授。「林教授不但给予我宝贵机会担任他的助理,参与世界银行在澳洲布里斯班的一个环境评估项目,更因适逢考试期间,专程为我编定行程。

芯豫、林健枝教授(左一)及世界银行代表于在国际会议上合照

「徐教授是中大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其后论文得以于国际期刊学术Utilities Policy发表,全靠他的循循善诱。徐教授鼓励我继续深造,即使到了牛津后,仍然继续就硕士论文提供意见。」

在中大地理毕业礼上与徐袁教授合照

深幸遇上志同道合

知识和识见以外,芯豫在中大念书的另一大得着,是认识了聪敏、热爱大自然的同学。「我很欣赏一位女同学──刘嘉盈,毕业后成为农夫。最近我们更合办教育论坛,鼓励大众支持本地农业和低碳饮食。」朋辈启发芯豫更坚定环保由个人开始的信念,深深影响她的生涯规划。

芯豫的环保足印

2015年,与地理师兄杨子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香港大专教育界竞赛,设计了一个名为V’air的网上环保旅游信息平台,最终获得一等奖。V’air其后获中大社企基金和伍宜孙书院奖学金支持,成为环境教育组织,透过举办本地生态和文化导赏团,推动大众关注外游时产生大量碳排放,从而纾缓气候变化。

芯豫(中)获香港特区政府环境运动委员会邀请,在世界环境日向公众分享低碳生活贴士和V’air低碳本地游的教育项目

累积了经营V’air和平素行山的经验,芯豫于2017年出版《低碳。好行》一书,2020年再接再厉,与中大「组妈」杨乐陶合着《山野漫游──女生行山指南》。她矢志环保教育的努力,赢得赏识,于2019年获政府委任成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就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优先范畴及如何融合环境、社会及经济因素的策略,向政府提供意见。

代表香港青年,出席于西班牙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

芯豫现于DFI零售集团(原称牛奶公司)负责推动可持续发展、ESG(环境、社会及管治)和碳中和目标,吸收实战经验,并于公余时间参与V’air的策略规划。芯豫获Eco-Business选为亚太区最具影响力的环境领袖,亦获《日本时报》、Tatler等国际媒体评为改变亚洲的气候行动家。她更成为香港的唯一代表,明年在「深海女王」 萧菲亚.艾尔(Sylvia Earle)博士的带领下,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席专家丹.拉佛雷(Dan Laffoley)、马尔代夫第四任总统纳希德、知名科幻作家陈楸帆等人参与国际南极气候考察队,随后考虑继续进修,全情投入气候教育及政策研究。

文/Florence Chan
文首图像设计/Amy Tam
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