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敬悼校董会前主席郑海泉博士 香港社会痛失英才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校董会前主席、资深校友及杰出银行家郑海泉博士于8月28日与世长辞,享年74岁。

作为校友和大学管治组织的主席,郑海泉博士跟中大渊源深厚,并作出巨大贡献,他的远见卓识,奠下中大往后数十年的基础。

郑博士因曾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首位华人主席,在社会广受传颂。相对他在银行及金融界的丰硕成就,他在中大求学期间参与社会运动、争取公义的事迹,却少人提及。 「郑大班」青年时代的往事,正好印证他是香港社会其中一位无名英雄。

1969年升读中大新亚书院经济系的郑海泉,一直关注弱势社群的苦况。1971年,他与一批大专学生及社运人士携手合作,为土瓜湾木厂街盲人辅导会营运的盲人工厂工人争取权益。

毕业30年后与新亚七三年校友重聚(2003年11月)(第二排右二为郑海泉博士)
1972年3月港英政府布政司署撰写的报告,锁定当时就读中大三年级的郑海泉为其中一名基于保安理由需要监控的活跃学生。报告认为:「他是位极端激进的学生 (extreme radical student) ,积极参与学运及社运,也与失明工人频繁往来。」 1973年,郑海泉在中大毕业,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其后前往新西兰进修,在奥克兰大学经济学系修读哲学硕士学位。他回港后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集团财务部,自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首席经济研究员、经济及业务策略研究部高级经理、财务主管及总经理等职位。 1995年,当时年仅47岁的郑海泉为首位出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华人,1989至1991年间,他被借调至香港政府的中央政策组,在中国政府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前的关键时刻,为港府出谋划策。2005年,郑海泉再次缔造历史,成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首位华人主席。 郑海泉多年来一直与母校保持紧密联系,曾任中大及新亚书院校董,2009年更成为首位担任中大校董会主席的校友。 「中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值得自豪」 2016年,刚卸任校董会主席的郑海泉接受《中大通讯》访问,回顾任内的难忘时刻,对中大使命的认同溢于言表。当时他表示:「中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承传至今,值得自豪。」他提醒中大学生,他担任学生组织领袖时,尽管与校内教授的观点时有不同,「但彼此关系密切,互相尊重,这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聘任沈祖尧教授为第七任校长,接替刘遵义教授(2009年11月)

郑海泉多年来肩负多项公职,1991至1995年获委任为立法局议员;1995至1997年任行政局议员;1994至199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港事顾问。他曾任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之程序覆检委员会主席及香港特区政府首长级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他也曾担任香港银行学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地基金咨询委员会委员、长远房屋策略咨询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及立法会议员薪津独立委员会成员、司法人员薪酬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委员、香港公益金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等多项公职。

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郑海泉博士对中大的贡献殊深,横跨数十年。作为中大资深校友及校董会前主席,郑博士多年来身体力行,热心服务母校,令中大发展成香港领先的高等教育院校。郑博士留下的恩泽将遍及校园,流芳百世。在郑博士领导下,中大实现多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项目,发展更上一层楼,当中包括扩充大学书院体制及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郑博士在中大医院的创建上扮演关键角色,带领专责工作小组向政府提出申述,倡议建立一所私营教学医院,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承蒙郑博士的热心服务、远见卓识,以及为实现中大愿景作出的贡献,大学得以长足发展,感激之情难以言喻。我谨代表中大全体师生校友向郑博士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并向他为中大作出的贡献致敬。」

代表中大致送纪念品予高锟教授伉俪(2010年2月)

行政长官李家超8月29日发表声明,对郑博士逝世表示哀悼。李家超说:「郑博士是杰出银行家,多年来推动本港银行业稳健发展,备受业界敬重。郑博士致力贡献社会,曾参与不同政府法定及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公益事务,对香港的文化体育、保护文物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贡献良多。」

郑博士留下妻子郑曹志安、两名女儿及五名外孙。

中大《敬悼郑海泉博士》新闻稿:https://www.cpr.cuhk.edu.hk/sc/press/mourning-dr-vincent-h-c-cheng/

文/Gary Cheung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