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dition_Lab团队:(左起)林敏欣、Peter Ferretto和刘紫薇。Condition_Lab是彼得的社企工作室,「condition」解状况或症状,作为动词,是制约,也是调节。他相信,人是主体,面对不理想境况,可以在对的时机施力,扭转局面
暗夜点一盏灯
Peter Ferretto以建筑凝铸侗族灵魂
农历年前相约建筑学院副教授Peter Ferretto(彼得)访问,这位来自意大利科莫的学者一身轻便黑装,走在学院宽舒的清水混凝土建筑里。自小爱绘画,18岁生日那天,他辞别父母,远赴母亲出生地英国修读建筑,历年辗转巴黎、马德里、巴塞尔、首尔和香港,当过星级建筑师,32岁主创西班牙文化地标,其后在大学执教鞭,以自信魔法,引领学生发现自己。
2014年,彼得到中大任职,初期未能适应制度,深感茫然。翌年在学术会议期间,广州大学教授蔡凌介绍侗族建筑,彼得听得入迷,询问能否随其团队实地考察。其后数年,这位意大利教授走进湖南侗族村落,举办暑期工作坊,指导口述历史研究,兴建传统侗族建筑,逐渐与村民和小孩子建立深挚感情。
改变生命的知识灯塔
彼得在侗村的第一座图书馆「高步书屋」,于2018年落成。三年后,他跟博士生林敏欣和刘紫薇设计并建成「坪坦书屋」。面积180平方米、楼高三层的图书馆,沿用侗族传统工艺,全以木材构建,榫卯连接,不用一根钉子。古风建筑的内里,却是现代设计:两条交错的螺旋楼梯直贯书屋,不设楼层和凳椅,梯级即是椅子。为小朋友设计的图书馆,两级楼梯才30厘米高,是孩童凳椅的高度。书屋的两面,是一扇扇不规则倾斜的窗,旨在为平面赋予深度,纳入景观、日光和自然风。跟白日迥异,夜里,亮灯的书屋,就是在深沈海洋中远播光明的灯塔。
去年12月,坪坦书屋在业界「奥斯卡」——世界建筑节收获两项大奖。在教育组别胜出后,它跟各组冠军角逐,最终夺得年度世界室内设计奖和最佳自然光应用奖。评审称,团队「与当地小区一起,实现一座为小区而建的建筑」。
「农村学校的教育可以很死板。我们想创造快乐的学习空间,让孩子边玩边学。」彼得说。侗人日常见面和休憩,会到风雨桥,书屋以此为灵感,将楼梯变成儿童阅读、闲坐和游玩的场所。「每次踏进书屋,小孩子都很兴奋。与一般图书馆不同的是,在这里,他们不需要保持肃静。」
初次入村,他就跟小孩子打成一片,通过建图书馆给予孩子希望,是他最大心愿。「身为建筑师和大学教授,要有原则和追求。我希望发放讯息,建筑不只是商界和富人的玩意。」
透过书屋的窗,儿童可以望见村里美丽的稻田,和在田间工作的祖父母和父母。「很多人称侗族文化已死,村民都到大城市谋生。我想展示的,是传统设计可以很时尚,很有趣。如果乡村有好山好水、好的食物、淳朴的价值观,为何不留在此处?」
天佑自佑者
人与人的信任,经年月细酿,才有深长滋味。初次访问当地时未被村民信任的彼得,每年返村举办工作坊,到2017年,村民已待他如家人。他提议为小孩兴建图书馆,村民欣然应允,但是,他需要过村长和党书记那关。征询后者后,彼得被转介至国家文化保育专家团队。
「那里是受保护区域,保育专家参加了我们的工作坊,大为赞赏。」刚巧那年夏天,官方中央电视台到访坪坦乡,更访问了彼得。节目于同年11月播出,同月,省政府批准兴建图书馆。
人是建筑的灵魂
彼得表示:「我们的设计以人为本,不事事倚赖计算机。我们跟木匠商讨,亲自选购木材。」
「建筑不止是设计,它与人息息相关。你要懂得怎样跟木匠沟通、相处,这又关乎人际关系。」彼得说。「侗人的木匠就像牧师,人人都找他们聊天,探讨如何生活、做甚么工作。木匠,是心理治疗师。」
彼得曾担当不同角色,终极关怀,却离不开人。在他眼中,整个建筑和设计行业正陷入危机。他自书架抽出精美的建筑硬皮书,光面纸上尽是漂亮的室内设计和弧线,却找不到一个人。他慨叹:「我们教人设计精巧华丽的事物,却忘记人是怎样过活。」
他坚定地说:「我想营造空间,不是制造物品;在那里,人们快乐舒畅,生命变得更好。」
佊得带领的团队将在坪坦乡兴建两座图书馆和一所研究中心,让各地人士前来研习侗族文化。但热爱创造的教授,没有就此停步:年前他跟14名学生赴肯尼亚考察,准备建造图书馆。他深爱非洲的土地和人,对在内罗比大学演讲期间,所有学生争相举手发问的情景难以忘怀。
「他们求知若渴。改变世界的,正是对知识饥渴的人。」
文/Amy Li
摄/Matthew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