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有诗

康兰丝四十载摄影与中国情缘

康兰丝(Lois Conner)拾起百万大道上的淡粉杜鹃花,放在手心,垂首深深一吸,将花瓣抛到半空。「我爱花的香气。像桂花香,会令我立时回到桂林,我的老家。」

四十年来,美国著名风景及人像摄影师康兰丝携着上世纪流行的厚重大底相机,走遍世界,拍下无限风光。旧物令她安稳,她晒印的,是七乘十七吋、千年不褪的黑白白金照片,以及廿三乘六十吋的喷墨相。犹如中国卷轴的长幅相片,沈静悠远,意蕴丰富,历史和文化,在画面徐徐舒展。睽违八年,康兰丝近月回港,担任中大驻校艺术家。

八千里路云和月

1984年,康兰丝获古根汉奖学金,首次踏足中国。往后,几乎每年,她都会返回这幅员辽阔的国家,深入不同山川、城市和乡镇。她的作品,是摄影师跟景物的私人对话,也是珍贵印记,记下时代带走的,留下的,以及她的诠释。在康兰丝的镜头下,圆明园废墟回荡历史余音。消失的北京胡同,伴随鸟巢体育馆,和到处可见的推土机。

每到一处,康兰丝会花长时间漫步和观察,才决定如何操镜。桂林阳朔,是她的精神故乡,漓江的岩溶山水,自邂逅缱绻难忘。背负七十磅器材,她登上黄山,前头雍容负重的老祖母,为她打气。高山症无阻康兰丝前往西藏,丝绸之路的古城和佛教石窟,以及长江三峡大坝蓄水淹没的城镇,都由她摄入永恒。

「我对景物和它展现的文化兴趣盎然。我是不能自拔的风景收藏和观察者;引领我走进未知的,往往是一帧完全陌生、令人难以忘怀的照片或画作。最终,我发现的,全是无法预计、出人意表却引人入胜的事物。透过摄影描述这一期一会,几乎不可能。

「将相机忠实呈现的化为虚像,令人振奋。在光线、天时、时机和多样因素配合下,窄长的镜头或能召唤一个半想象,或是吐纳数千年历史气息的世界。有时,它纯粹录下天地的大美。」她说。

邓永锵的办公室,香港,2009年 ©康兰丝。康兰丝用两小时搬开书本,拍摄想要的照片。「改变角度,就能改变事物的模样。」
天安门广场人物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99年 ©康兰丝

为伊指点再来缘

摄影一直是康兰丝生命的一部分。九岁时,父亲给她第一部相机,中学年代,她一直是校报摄影师。1969年,十八岁的她上特拉华大学攻读绘画,两年后赴纽约,改读时装设计。1973年,白天在联合国上班,夜间上学的康兰丝,课余修读摄影师菲腊.侯斯曼的心理描摹课,侯斯曼看出她是摄影师材料,问她,为何修读时装设计?答不出的问题,开启的却是下半生寻幽探胜的刻骨之旅。

1980年,在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期间,她随中国画史学者班宗华研习明代中国绘画。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的她,问教授可否放弃修读。不料班宗华希望班上有不同观点,回绝了她。其后,康兰丝跟同学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亲手打开并端详卡佛藏品中的唐代和明代画卷。看到画中的岩溶山水,她不解问,为何画家会构想出这些奇异风景。班宗华却道,这是真的。那一刻,她决定必须去漓江,亲炙奇特山水。

一期一会

乐山大佛,中国,1986年 ©康兰丝。1986年,康兰丝取道四川乐山,前往拉萨。一名僧人上前结识,并邀她同往佛寺。定好在大佛肩上拍摄后,她匆忙设置相机,希望捕捉日暮时分洒在楼梯的残光。为拍下大佛手脚、之字型梯级和远方的城镇,她将相机竖放,却忘记将之平衡。慢慢地,沉重的相机开始倾侧。就在此时,祈祷声,或许还有佛陀的叮咛,汇成一首渐强的奏鸣曲,让她猛回头,抓紧三角架,及时避免相机跌下山
中国,1985年 ©康兰丝

1984年,在杭州西湖漫步期间,康兰丝偶遇一棵准备秋剪的树,旁边有梯;在她眼中,仿如通往天国。当时,她每天只能拍十张照片。那是清早,她小心翼翼,将一张菲林曝光。余下在中国的九个月,她时刻想着这幅照片,深怕拍摄一刻,有人在镜前走过。完美无瑕的相片,最后被策展人约翰.萨考斯基,选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馆藏。

等你,在雨中

1995年,她回到杭州。那时正值雨季,泛满水光,她需要靠近景物拍摄。一池的莲花枝干,像恣意的书法,写满镜头。十多年后,这光明宁静的世界,给予康兰丝无限慰藉:2018年,她回到苏杭荷塘,望着天空在水中的倒影,拍摄莲花,怀念最爱的母亲。

浙江杭州,1995年 ©康兰丝
夜莲,浙江杭州,2001年 ©康兰丝

冬日里,莲藕黏附着衰颓的根茎,田田的莲叶,融化湖面的冰。「它们看上去像粉笔画。这是很冷,却异常美丽的世界,我要『画』下它——我视自己的相作为画。」

新冠疫症期间,康兰丝开始制作圆形相片。「这是奇特和从未有过的时空,无始无终,就像圆形。有时,我们需要短小精悍的叙事,有时是长篇。一些情况,则需要崇高和无限的形式。」

四照花山,宾夕凡尼亚尤宁维尔,2021年 ©康兰丝

一生无悔的艺术家,对将在社会迈开阔步的中大生,有何寄语?「有规划是好的,但开放心胸,让事情自然发生也很重要。如果你半路爱上其他事物,情有独钟,别害怕跟随新的方向走。」千回百转,终觅得心之所爱的康兰丝,用一生,活出信念。

文/Amy Li
摄/Keith Hiro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