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提供)
朱顺慈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15年服务奖
访问朱顺慈不容易。深入新媒体和流行文化的教授,看到问题立足的看法和观点,不留情一一拆解,再给予贴近她感受和认识原貌的回应。平和声线,透出真诚和洗练沈稳的智慧,是因为,她认真处理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
九十年代初自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的朱顺慈,点子多多,爱试不同事物,二三十岁的年华在读书、拍片、采访,教学中度过,当了八年斜杠族。这样的自由灵魂进入大学体制,一晃十数寒暑,她认为,是跟工作给她的一份内在自由有关。
「做学术可以涉猎不同项目,每年遇见不同学生,又因缘际会,筹办了很多博群活动。这种开心和享受工作的感觉,跟自由身时没分别。当然会有固定环境,每日回新亚人文馆,见同一班同事,感觉是新鲜的。」
2011年创立的博群计划,是朱顺慈心血所寄,至2017年,她办过花节、书节、电影节和大讲堂,「参与制订主题,邀请和联络嘉宾等,类似以前的媒体制作」。历届博群活动深情细腻、唤起中大人共鸣的文案,很多出自她手笔。如此投入,缘自深厚感情,也因为计划契合她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个环境,让同学接触不同思想,或者是,怎样去感受和处理一些经历。「好像是中大才有这样的空间、土壤和胸襟,去做这些事情。」
从事教育多年,朱顺慈最着重和感受最深的,是陪伴。「同学在大学的时间很短暂,生活节奏匆忙。对我们来说,四年、15年很快过去,年年如是,但四年大学岁月是年轻人很重要的时光。我不相信成就,但若说我做到、坚持甚么,我是真的将学生放在很前的位置。
「如果她找你的当下,有一些事急于分享,或者想问你,想你跟她一起哭,一起笑,这些瞬间是宝贵,却稍纵即逝的。那一刻她找不到我,也会继续成长,但我会尽量跟同学同在。」她说。「如果有天我不做这份工,我会很珍惜这些时刻,也会为这种坚持自豪。」
文/Am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