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筑梦十载 见证辉煌

中大(深圳)踏入新里程

「十年风华,融汇创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大会暨发展论坛于3月23日举行,邀得两地嘉宾逾千人出席。在大学发展史上担任关键角色的官员和学者聚首一堂,集思广益,携手见证大学踏入新里程。

中大校长、中大(深圳)理事会理事长段崇智教授发表致辞,回忆两校同心筑梦的过程:「回顾创校十年的光辉岁月,有感动、有感慨,更满有感恩。每次来到神仙湖畔,我都会对深圳校园的迅速成长赞叹不已。我很荣幸与中大(深圳)同仁一起走过耕耘的拓荒岁月,在不同领域互补优势。」段校长也提及中大如何发挥教研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当时我们作出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决定,成为香港首家高等学校到深圳办学,充分反映中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致辞祝贺中大(深圳)建校十周年

中大前校长刘遵义教授致辞时表示,港深合作,必定双赢。他又提到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教育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继续鼓励对外开放,促进学术交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以视像形式表示祝贺:「中大(深圳)传承了香港中文大学悠久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是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典范。」

深圳市长覃伟中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港中大(深圳)表示祝贺,强调深圳将一如既往支持学校改革创新发展,携手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也代表学校感谢所有参与、见证、帮助深圳校园成长的各界朋友,并分享「从无到有」的建校感悟:「当时我们可以说是『手空空,无一物』……我们是从一片荒芜的空地和几幢废旧的厂房起步的。」办学初期条件困窘,龙岗不如现在般繁华,学生每晚都要走一段没有路灯的路才能抵达宿舍。为保障学生安全,徐校长每晚九时半后都会站在路边,在夜色中保护学生。他忆起那段往事时,很动感情地说:「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学生是第一的,老师是第二的,校长是第三的。我们与这个家庭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一起开创这所百年大学。」当会场上的巨型显示屏亮出徐校长当年在昏黄的灯光下,默默在路上守候的照片,现场响起如雷的掌声。

办学初期,徐校长每晚站在路边,守护在夜色中步行回宿舍的学生

他以坚定的语气说:「十年前,我在旧厂房改建的图书馆的电梯上写了一句话,『在这个深夜里,哪怕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这里读书,人类就有救。』」

学校是学生坚实的后盾,也是他们永远的精神故乡。回顾十年风华,展望前程万里之际,徐校长不忘寄语学生:「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志气;要对国家和社会有担当和责任。感谢你们对大学理念的认同,我为你们骄傲,是这所大学把你们推向了世界,也是你们把这所大学推向了世界。今后的道路,希望在你们!」

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右一)、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左一)、中大前校长李国章教授(左二)、金耀基教授(左三)、刘遵义教授(左四)及沈祖尧教授(左五);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和前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建校十周年大会

在这个充满感恩和欢乐的日子,中大和中大(深圳)乐团、合唱团分别演出《旱天雷》和《你鼓舞了我》,为是次盛会倾力演出。深港两地校园教职员包括段崇智教授合唱《东方之珠》,并邀请现场嘉宾和观众一同合唱,将气氛推向高峰。

深港两地校园教职员合唱《东方之珠》

建校十周年大会后,特邀嘉宾出席「港中深十周年发展论坛」,就「携手共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和「自主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交流探讨。他们就人才培育、人工智能、国际视野和政策配套等关键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前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机构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白春礼教授则期望加强科教融合,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创意人才。只要加强国际合作,就能给学生多一个机会,让世界多一份惊喜。

/Gillian Cheng
相片由中大(深圳)传讯及公共关系处提供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