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览第四十四期《走进中大》。

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于2023年10月推出「产学研1+计划」,支持本地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促进政府、业界、大学及科研界合作,日前公布了首届计划的资助结果。由中大科研团队领导的七个项目获得资助,范围涵盖科学、工程、医学及计算机科学,数目为全港院校之冠。

中大七个研究项目获得首届「产学研1+计划」资助,图为中大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左四)与七个获资助的团队代表的合照。

中大一直在本港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最近由国际领先的科研资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所发表的调查报告中,亦确认了中大的研究影响力在大湾区居首位。2021年,中大共六所涵盖健康、生物医学、机械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心已进驻了政府的旗舰创科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协助推动香港以至粤港澳大湾区急速壮大的科研生态圈与世界接轨,成为全球创新枢纽。这次中大在「产学研1+计划」中创下佳绩,让我们进一步加强力度,把研究、创新和创业紧密结合成一个富生产力的生态圈,为社会创造实际效益。各个获资助项目已在香港和内地设立研究和商业基地。中大感谢政府对大学知识转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通过研究成果转化及商品化,为本港、国家及全球带来更深远的贡献。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

中大很高兴能成为本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区域主办单位。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3日举行,汇聚全球3,000多位业界领袖和创新先锋,共同为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寻求解决方案。中大将派出大学主管人员、可持续发展研究学者,包括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关美宝教授及中大建筑系吴恩融教授、以及中大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的学生大使所组成的代表团出席活动及参与座谈环节。

中大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香港分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为己任,致力促进专业知识和资源交流,鼓励本地社会合作推广SDG。我们不仅是本港最先订立实现碳中和承诺的大学,还成立了全球首个以气候变化为题的博物馆──中大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中大亦是国际大学气候联盟的成员,倡导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气候行动。我们希望「THE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能够通过深入讨论和知识分享,发掘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大拥有全球首家以气候变化为题的博物馆──中大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并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香港分会)的主办单位,致力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历来最佳排名成绩

中大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创下了骄人成绩,名次较去年攀升11席,至全球排名第36位,是中大自2010年有关排名设立以来的最佳成绩。我衷心感谢全体大学成员的不懈努力,让大学的卓越教研成就屡获国际认可。让我们一同继续努力,实现大学各项策略目标,推动中大稳步迈进。

日前,中大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兼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卢煜明教授再获殊荣,成为首位获颁「希门尼斯–迪亚斯讲座奖」的华人学者,以表彰他在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和各种癌症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医学研究贡献。我谨向卢教授送上祝贺,并感谢他为大学社群争光,祝愿他的研究事业在往后的日子取得更大成功。

缅怀汤晓鸥教授

本期《走进中大》特别刊载专题文章,纪念于去年12月离世的汤晓鸥教授。汤教授是全球人工智能及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服务中大信息工程学系逾25年,不但在人脸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方面创下开创性研究成果,更致力培育下一代创新人才。汤教授创办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商汤科技,对社会各行各业有深远影响。我诚意邀请大家细读文章,回顾汤教授对教育及创科事业的热诚及贡献,相信汤教授的理念将继续启发及激励后世,我亦将永远怀念这位好友。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段崇智教授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