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龙舟梦

黎家俊与学员乘风破浪

「龙舟运动没有英雄主义,不可能单靠一人之力领航,大家必须通力合作,不断向前划,龙舟才可以继续航行。」眼前的黎家俊刚教了两小时龙舟课,随即接受访问,娓娓道来他的龙舟梦,丝毫没有倦意。午后的阳光洒在他脸上的汗珠,映衬着他坚定的眼神。

黎家俊(2021/联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是前香港龙舟代表队成员,曾出战新加坡锦标赛、海南三亚锦标赛,并在新加坡锦标赛香港杯夺得男女混合组别冠军。他在大学三年级时初尝扒龙舟,与队友互相砥砺,「桨频」一致拼劲冲线的经历,燃起对龙舟竞渡的热忱,积极投入每周五至六晚的操练,与中大龙舟队员一起力争上游,毕业后更获选香港代表队。

拼劲溅出青春的浪花

龙舟竞赛由鼓手、划手和舵手协力完成,体现团队精神。传统湾头赛事,例如鸭脷洲、大澳等,渔民按传统习俗使用船身较重、以木制成的『大龙』作赛,「栏位」达22行,可容纳超过40位划手。黎家俊与中大龙舟队员在沙田城门河流下不少汗水和奋斗的回忆。他说:「现今用于比赛的龙舟多以玻璃纤维制成,船身较轻,划起来更快,而且既便宜又耐用,例如沙田龙舟的主要物料是玻璃纤维。」

他解释道:「以10人『小龙』为例,首两栏的队员不必是最力量型的类型但要有节奏感、能够好好掌控划桨的频率,因为他们负责带领后方的队员划出应有的桨数。」重量级、手力强的划手要坐在中间第三、四栏,令龙船重量更多向下坠,增加与水的接触。除了划手之间的默契,龙舟运动亦讲求自律,「要持续操练保持最佳状态,也要控制体重,过重划龙舟的话,会成为队友的包袱。」 

访问当日,黎家俊身穿中大龙舟队队衣,背后印有「坚持」,意味着队友坚持操练,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他毕业后日间当白领,工余时间操练龙舟,以及推动龙舟普及教育。

6月1日,中大龙舟队参加首届「国际名校生态赛舟会暨2024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与25所世界知名大学竞赛,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大龙舟队派出12名划手出战赛事,倾力挥洒汗水,在200米直道竞速赛中荣获一等奖。黎家俊认为中大龙舟队士气高,表现杰出,除了邻近沙田水上活动中心方便操练,中大独特的书院制也是关键,「书院制度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习惯组队出战书院之间的运动比赛,而且中大人重视承传,已毕业的队员会在工余时间回母校训练师弟妹。」

传承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已流传过千年,源自岭南一带,而龙舟划过的水称为「大吉水」,寓意吉祥。黎家俊指,香港的龙舟运动与渔民文化有莫大关系,「不同避风塘的渔民各有自己的『堂口』(自己的分区),他们在工作时建立了默契,对自己的堂口有归属感。每逢过时过节或放假,会组队与其他堂口的渔民赛龙舟,一展身手。」

现代龙舟竞赛源于40多年前的香港。1976年,香港举行第一场国际龙舟竞赛,来自日本长崎的队伍受邀与九支本地队伍同场竞赛,自此奠下龙舟运动国际化及标准化的基础,慢慢演变为云集全球健儿的「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本年的赛事刚于6月15日至16日举行,健儿在尖东海滨划「标准龙」竞赛,每条标准龙可载20名选手,比赛距离为500公尺,有超过170支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赛。

龙舟竞赛向来予人的印象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等都在端午节举行,对黎家俊而言,龙舟竞赛并没有时节之分,「像马拉松和赛艇一样,龙舟竞赛全年365日都可以训练甚至比赛。」为了打破大众对龙舟「节日限定」的印象,推动龙舟普及化,他加入了2018年中大龙舟队成员联手创立的社企「海泓龙舟」,首创亲子龙舟体验、龙舟环岛游,2021年至今已有逾14,000人次参加过龙舟体验活动。

前香港龙舟代表队成员黎家俊是「海泓龙舟」的教练,他每星期身穿「海泓龙舟」制服在沙田水上活动中心教授龙舟课
海泓龙舟首创亲子龙舟体验,令亲子彼此了解更深(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说:「疫情其间,学童因为暂停实体课,少了很多社交互动,体能也差了。因此,我们在疫情稍缓之际,举办香港首个亲子龙舟体验,3岁或以上的学童可以由家长陪同参与。」当时大家严格遵守防疫措施,戴着口罩划龙舟。家长发现原来孩子可以专注听教练指示,投入划龙舟,而亲子一起划龙舟的经验亦有助改善关系。

海泓龙舟亦举办为期一年的「破风成龙」计划,协助有需要的青少年透过学习龙舟运动的软硬技能,朝向龙舟教练目标进发,为自己开拓职业路向,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及抗逆能力。「我们会先训练他们考舵手牌,再考教练牌。我们现已训练了40人成为教练,他们已加入了『海泓』的教练团队教授亲子龙舟班。」

展望未来,黎家俊将继续与团队协力推动龙舟普及化,甚至计划创办龙舟学校,希望有一日健儿可以龙舟运动员为职业。「现时龙舟在香港体育学院只被评为B级体育项目,健儿都是业余运动员,要兼顾正职和运动操练。我希望有一日,龙舟可以提升至A级精英体育项目,把龙舟运动推上世界舞台,如奥运等竞赛平台。」

黎家俊将继续与团队协力推动龙舟普及化,让大众体验龙舟运动坚毅不屈、同心合力的精神,提升市民的身心灵健康

文/Jenny Lau
摄/LCT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