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知识传递 无远弗届

中大图书馆和出版社合力开启知识大门

「知识无价,免费获取」。「开读」先导计划盛载这份理念,在今年7月举办的香港书展上推出九本中文图书,免费开放予公众阅读和下载。计划首阶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中大出版社)率先推出三本关于儒家哲学、环境史及华南探索的新书,在开读网站上供免费阅览之余,也让喜欢翻阅纸本的读者在书展上购买实体书。

开读计划由中大、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大学三间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与出版社发起,旨在开放学术成果、创建健康公平的知识传播生态。中大图书馆馆长文奈尔最近接受《走进中大》访问,他说:「我们希望促进知识传播,让大众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认识学者的研究成果。」

中大图书馆学术传播组主管傅丽芬博士、馆长文奈尔和研究及学习支援主管高宇(左起)

中大出版社推出的首批开放取用图书包括《从宋明理学到当代新儒家》、《人民的西湖:毛泽东时代的宣传、自然与能动性(1949–1976)》和《踏迹寻中:四十年华南田野之旅》。受制于传统的图书发行和销售模式,海外华文读者购买优质中文书甚为困难。香港作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连接内地和全球市场,是个能把知识带到世界的理想之地。文奈尔解释说:「一直以来,开放取用的中文学术专著数目不多。『开读』针对现有的不足,并凭借三方院校合作,深化计划的影响力,让更多读者受惠。」

中大出版社作为『开读』的发起机构之一,多年来致力展示其强项,出版丰富多样的作品。计划自7月17日推出后,受到各界读者称赞和肯定。出版社社长甘琦说:「我们希望能和更多读者分享中大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少读者在社交媒体留言赞扬出版社和图书馆嘉惠学林,展现了大学的学术优势。计划公布首月,开读网页已有26.3万浏览量,到访人次超过9.7万,读者遍布100多个海外地区。」

今年年底,计划将迎来第二批开放取用的图书。文奈尔表示,中大欢迎有意合作的机构加入计划;「有内地的合作伙伴表示对这计划感兴趣。我们乐意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合作,携手推动学界积极参与全球知识开放运动。」

推动开放取用政策

开放取用让普罗大众受惠,也有助建立良好的研究生态。除了开读计划,中大四年前推出「开放取用出版计划」,以转换协议提高研究成果的透明度。中大图书馆与JULAC大学图书馆合作,并在与不同出版商的协商中不遗余力。学术传播组主管傅丽芬博士说:「最初,我们只与两家出版商达成开放取用协议。计划现时进入第四年,数字增长至23家。」

中大图书馆研究及学习支援主管高宇补充道:「开放取用协助研究人员以研究成果改变世界。我们与其他国际一流学府目标一致,积极响应全球学术发展方向。」

然而,开放取用难免会引起学术伦理和资料泄漏等议题。中大图书馆对此十分重视,亦强调会为用家提供使用守则和指引。高宇说:「图书馆指引会列明学术诚信的重要,并提供避免掠夺性期刊的方法。」

研究数据为院校卓越研究的宝贵资产。因应此原则,图书馆推出数据推广大使计划,在中大八所学院中推广研究数据管理。文奈尔强调,研究数据的开放并非意味着损害私隐安全。他解释:「数据只会在有需要及恰当的情况下开放取用。再者,我们会厘清研究数据的来源,确保数据可靠、真确。」

在人工智能发展蓬勃的世代,开放研究有助建立健康、可信赖的研究环境。图书馆将在新学期举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坊,让学生认识相关科技,并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它们。

中大出版社社长甘琦

敞开知识之门

中大致力在推广学术知识和保护学术版权之间取得平衡;开读计划的书籍皆为「共享创意」授权条款特许的作品。甘琦说:「正如郑宗义教授曾说:『学术知识应有版权,亦应是天下公器』。我期望更多出版社、图书馆、学者、政府部门合力支持知识开放,令全球读者受惠。」

文/Gillian Cheng

LCT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