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第九任校长卢煜明教授期望在历任校长奠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大研究和创新的实力,让大学的学术成果在国际间发挥更大影响力(摄:LCT

种下改变世界的种子

卢煜明校长冀培育德才兼备的中大人

过去二十多年来,医生科学家卢煜明教授在中大实验室率领团队研发无创性产前检查技术,造福全球数以千万计的母婴,切切实实做到「中大研究,改变世界」。他同时在科研和教学上薪火相传,栽培了一代卓越的病理学家。自本月八日起,他将在新岗位上继续服务中大—出任中大第九任校长。他不久前向《走进中大》缕述未来五年任期内推动的计划,矢志为中大种下能在往后数十年持续开花结果、能改变世界的种子。

卢教授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在英国剑桥及牛津大学深造,1997年回流香港的抉择,承载着他对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不但无悔,而且常存感恩之心。卢教授强调中大作为一所人文与科学并重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继续培育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中大人。他更计划将中大建设为国际人才荟萃之地,提升本地学术研究水平,并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及相关的伦理议题,让中大成为一所回应时代需要的大学。

问:你于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外国顶尖院校毕业,并展开教研生涯,前途无可限量。为何当年选择回流香港?如今回首,你对当时的决定有何感想?

卢:我和我太太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双方父母都在香港生活,我们早已计划学成后回港,而1997年正是良机。回想起来,我最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是回流后在中大完成,这证明了当时的选择完全正确。

问:中大对你而言有何特殊意义?

卢:回想我当年选择中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这个优美的校园。我很喜欢中大地灵人杰,校园如诗如画,师友间和谐友善。

二十多年来,我与多个学科的同事和学生紧密合作,彼此激发创意,使我能在这里发展出无创产前诊断及癌症筛查技术。我特别深刻的是在2003年SARS期间,我们携手为香港人的健康而奋斗。

过去27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中大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度过,见证很多重要的时刻,我还记得一手策划兴建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我也经历过中大新书院落成,尤其是我隶属的善衡书院是以「家」为核心理念,正正代表中大成为我的另一个家。

问:促使您考虑担任中大校长的契机是甚么?

卢:二十多年来我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科研、提供教学及临床服务,我认为如今是时候运用累积的经验与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中大,帮助年轻学者与学生发展学业和研究事业。因此,在中大需要新一任校长的这个时刻,我愿意担起此重任。

卢煜明教授期待与校董会和管理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带领中大再创高峰(摄:LCT)

问:你有甚么话想对师生校友说?

卢:我很荣幸能担任中大第九任校长。中大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致力在研究领域达至世界领先的水平。目前,我们已有不少学科在亚洲乃至全球名列前茅,我希望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大学在研究与创新方面的实力,带领中大再上一层楼。

我会投放资源,均衡发展科学与人文学科,使中大的学术成果能在国际间发挥更大影响力。同时,我会带领中大继续坚守弘扬人文精神的使命,致力为国家及香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中大人。

问:中大策略计划20212025(《中大2025》)的五年计划即将结束,能否分享你对下一个五年策略计划的构思?

卢:我将很快成立几个工作小组,全面检视中大未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包括教育、校友关系、科研与创新、中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书院制度等。

我想特别强调,在现时的科技大环境下,大学必须思考如何有效回应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举例说,我目前的DNA研究都需要运用人工智能,它亦能协助医疗程序,例如帮忙看X光检查等,但我们同时要慎重处理人工智能相关的道德伦理、知识产权、专业责任问题等。

此外,我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参与研究生书院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设立专属书院的重要性,这能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中大教育,我会探讨在目前本科生书院制的基础上再发展研究生书院的可能性。

我亦认为应该推动中大迈向更国际化之路,目标将将中大建设为国际人才荟萃之地,吸引全球顶尖学者与学生前来。

问:你身为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这些身分对你的领导风格及未来中大的发展计划有何影响?

卢:当前国家积极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我相信自己在科学与创业方面的背景与经验,能为中大这方面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担任中大专利委员会主席期间,我了解到大学不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过程,我期望在校长的新岗位上,能进一步检视这些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并寻求改善方法,促进中大知识转化,为社会带来实质影响。

问:就你刚才提及吸引国际人才及挽留优秀人才的目标,能否分享未来的计划?

卢:在全球「抢人才」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变得更主动,特别是主动协助能力卓越、对策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发展事业。此外,我们亦应更积极在全球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学者来到中大,进一步提升大学的国际化程度。

中大的学生一向赢得许多国际知名奖学金,每位得奖者都是中大的优秀大使,我相信中大学生会继续在这方面发挥影响力。中大并会继续活跃于国际大学网络,让更多学者和学生看见我们在各方面追求卓越。

卢校长与非本地生交流会面

问:近年大学排名层出不穷,你认为这些排名的意义何在?你会否致力提升中大的排名?

卢:每个大学排名制度都有特定的机制与规则,并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侧重。我们可以将大学排名视为有参考价值的指标:若排名优异,自然值得高兴,并能起到宣传效应,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教职员到来,甚至有助吸引资助机构和赞助者;如果排名显示大学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亦可借机会思考改进之道。但必须注意,大学排名仅是衡量大学表现的一种方式,并非唯一标准。

问:你将如何在担任校长岗位同时,平衡行政、教学与科研的工作?

卢:我将优先投放时间处理校长的职务,减少科研工作的时间。但过去二十多年间,我已培育了多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同事,而且我们的实验室就在毗邻中大的科学园,我仍能继续与科研团队紧密合作。

卢校长承诺大学会继续均衡发展科学与人文学科,培育德才兼备的中大人(摄:Affa Chan)

问:对于外界可能担心你医生科学家的背景,使你倾向将中大的资源向科研与创新倾斜,你会怎样回应?

卢:在我担任中大副院长(研究)的18年间,我从未因为自己是病理学学者,而将资源向有关领域倾斜。公平、公正一直是我坚守的信念,我在新岗位上亦不会改变。中大作为一所人文与科学兼备的综合大学,两者的发展对我而言都同样重要。

问:他日卸任后,你希望大家如何记住你这一位校长?

卢:我希望大家记得我是个公平、公正的校长,在任内均衡发展各个学科及帮助不同的学生成长。我希望在任内种下一些种子,它们能够发芽、结果实,为世界带来实质的改变。我期盼数十年后当人们回望时,能够提到几项由中大创造而影响全球的成果,是由这些种子孕育出的。

文:郑可祺、朱韵斐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