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创新高峰会2025圆满举行
连结发明家与投资者 催化科研迈向实现
2025年4月16日
中大创新高峰会2025上周举行,参与圆桌讨论的投资者和有创业经验的中大教授向与会者分享心得。他们强调,希望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科学家应尽早与投资者紧密合作,订定创业计划书,会大大增加成功机会。
创新高峰会3月31日于郑裕彤楼举行,逾150位嘉宾参与,包括寻找资金创业的学者,及有意投资初创的公司代表。高峰会由中大全资附属公司香港中文大学创新有限公司与中大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合办,今年是第二年举行,旨在促进中大的初创企业与创投商界交流。
高峰会设有两场圆桌讨论,包括投资者圆桌和创办人圆桌。在第一场讨论中,三名对高教界创科项目感兴趣的投资者分享了他们的投资评估标准。锡洲国际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林森表示:「我会留意所提议的应用场景,那科技是必需的、可有可无的,还是有了会较好?」另外,团队负责人有没有相关产业的经验,例如担任过技术顾问,以及团队是否健全和有良好的管理,也是他关注重点。
海阔天空创投联合创办人及管理合伙人文立则表示,如果科学家愿意聆听投资者意见去修订创业计划书,以提高商业可行性,他会给予支持。

第二场讨论聚焦政府的「产学研1+计划」,该计划于2023年推出第一期,资助本地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陈家亮教授是该计划督导委员会成员,他鼓励学者保持开放心态,与学术界以外的人多沟通,从商业角度了解自己倡议的产品。他亦说,能以浅白的语言向一般人解释方案,十分重要。
电子工程学系赵铌教授是首轮中大在「产学研1+计划」首轮七名成功申请者之一,研发可穿戴的医疗感应器。她说:「这个计划令我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申请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投资者和商业伙伴给了我许多有用的建议来改进我的商业计划。」她建议其他希望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学者尽早与商业伙伴合作,让他们参与市场营销、商业规划甚至生产。
她续道:「如果你想在面试问答环节表现得好,不要和ChatGPT谈——你得找商界人士交谈,并制订好财务估算和竞争分析。让团队成员参与这个过程;我很高兴我的一些研究成员决定留在公司工作(并进行商业化)。」

此外,中大创新宣布四个新的投资伙伴加入联合投资平台。公司主席陈德霖博士说:「这一年来,我们的联合投资平台大幅扩展,与机构投资者建立更紧密联系,以及更深入认识我们的初创团队。」
创新高峰会亦有十队中大初创企业团队向与会的投资者展示创新解决方案,即场与投资者深入交流,寻求潜在的合作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