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无止境

博文讲座教授James Heckman治学半世纪 推崇跨学科研究

2025年4月30日

接受《走进中大》访问前一晚,James Heckman教授透过Zoom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开会,一直谈到凌晨一点半;第二天早上,他又起床观看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国会发表演说。「我喜欢学习新事物,即使后来发现资料有误,仍会有种莫名兴奋。」正是这种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追求,让这位身兼中大博文讲座教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十年来持之以恒,钻研世上不同课题。

2月下旬,Heckman教授在中大主持讲座,题为「建立生活技能:中国与国际的理论与实证」(“Building Life Relevant Skill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and The World”)。讲座当日座无虚席,教授向与会者分享近期的重点研究项目,介绍早期介入儿童成长过程的效果。教授认为,既然证据一再显示「我们以前忽略的社交和心理技能,在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社会因此需要让儿童尽早学习这些技能。

不过,Heckman教授强调,「培养儿童」不能单靠财政措施,奢望他们能以此早日脱贫。相反,他由始至终相信「即使儿童出生寒微,我们只要在幼年为他们打好基础,就能协助他们更好抓紧后天的发展机遇。」换言之,如果社会能给予儿童优良的成长环境,他们就更能克服发展障碍。

Heckman教授於2月28日假中大鄭家純國際會議中心主持講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提供)

为下一代不辞劳苦

Heckman教授专注儿童发展之前,已经成为不同研究领域的权威。多年来,他致力研究非裔美国人社区中的不平等现象,而他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表彰他设法纠正研究采样不均匀的问题。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他初次到访香港,继而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访问期间,教授也提及到自己与中大建立的联系。2024年,他获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又获邀出任中大博文讲座教授;此外,他与中大前校长刘遵义教授交往多年,刘教授也出席了Heckman教授早前在中大的讲座。Heckman教授说,中大的讲座教授职位有利他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可算是他工作的「一种延伸」。

Heckman教授目前正在国内进行大量研究,其中包括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项目「慧育中国」(China REACH)。这项研究以牙买加30多年前的标志性家访计划「Reach Up and Learn」为蓝本,主张及早介入资源匮乏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以协助他们建立关键生活技能。当中包括鼓励当地有教育程度较高人士探访其他家庭,希望为儿童塑造更优良的成长环境。「慧育中国」等计划毋须大量人力物力,很受发展中国家青睐。

「慧育中国」2015年在甘肃省进行先导计划,招募约1,500个介乎6到36个月大的儿童参加。计划结束后,Heckman教授留意到参与计划的中国儿童「与牙买加计划儿童一样,都有相若的成长和技能发展速度」。教授尤其注意参加者「管控功能」的发展,这些功能包括「决策能力、自制与控制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参与牙买加计划的儿童的管控功能,相比当地其他儿童发展得较成熟,这种优势更能维持到35岁;「慧育中国」的儿童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Heckman教授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现已收集先导计划儿童由出生至九岁的发展数据,并将收集范围扩大远至西藏;他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国际学者以及政策制订者的兴趣。他表示,「如果这个计划能持续下去,而我们也能以同样速度扩大规模,一定能对社会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产生重大影响和改善。」

Heckman教授深信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各界及早介入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

「慧育中国」横跨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生物学、甚至统计学,正好反映Heckman教授学术生涯的轨迹。他入读美国文理学院科罗拉多学院时从事物理学研究,却很快发现自己「不喜欢制作示波器」,数学「似乎容易一点」,所以选择转攻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是对其他学科念念不忘,充满好奇;毕业后,他「无意中」报读了一门经济学课程,其中一本教科书由来自加勒比海岛国圣露西亚的经济学家刘易斯爵士(W. Arthur Lewis)所写,教授直言这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的经济观结合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他对如何发展经济,尤其是较不发达的经济体,有一套整全的概念。」这种跨学科的世界观,给Heckman教授留下深刻印象,他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教科书。

当时正值19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Heckman教授希望贡献社会,于是逐渐转向研究经济学。五十多年来,教授不断强调若要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先要全面认识社会。他引述同为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海耶克的话:「一个只懂经济学的人,无法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换而言之,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必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了解自己的研究如何涉及其他学术范畴。

教授将海耶克的话铭记于心,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课程毕业后就不断与不同领域的学者合作,包括生物学家、统计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希望透过这些跨学科合作,更了解社会如何受经济环境影响,从而协助决策者制订更完善的政策,协助人类长远发展。「一个学者若果够聪明、够宽容、够开放,就会懂得向不同领域的同行互相学习。」

Heckman教授认为经济学家需要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

探索无限可能

虽然年逾八旬,仍为研究继续周游列国。访问期间,教授不断提及旅途遇上的趣闻轶事,例如他在西安参观佛寺,又曾造访云南苗族蒙人。访问过后的一个星期,他前往广州暨南大学筹办研讨会;今年夏天,他更计划远赴新疆北部,造访当地聚居的哈萨克族人。教授坦言自己着迷于解决世上不同难题。「我太有求知欲了,凡事也喜欢探究;明明某个议题与我无关,我也要寻根究柢。」教授从事学术研究超过半个世纪,仍在好奇心驱使下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文/徐跃羚
摄/Steven Yan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