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球許下承諾
中大訂立2038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化石燃料成就了人類現代生活和文明,但它既是福,也是禍。化石燃料提供方便廉價的能源,促成超乎想像的科技、社會及經濟發展。在進步與現代建設的繁華背後,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過程中釋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造成環境污染,依賴化石燃料更啟動了氣候變化的惡性循環,釀成全球增溫、旱災、水災及極端天氣等問題。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現時全球溫度已上升了攝氏1.1至1.2度,若能把溫度升幅限制於攝氏1.5度內,人類仍能把握最後機會挽救地球,此為2015年多國於巴黎訂立的環保目標,並在去年於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上首次確認其可行性。然而,把全球溫度升幅限制於攝氏1.5度內,意味著人類需要在本世紀中葉前,完全終止由工業、農業及伐林過程所產生的化石燃料碳排放。
有見及此,香港政府跟世界各地政府一樣,承諾於2050年達至「碳中和」,同時設立多項中期目標,以確保減碳進度良好。跟所有氣候相關詞彙一樣, 「碳中和」的意思需細細解釋:「碳」在元素週期表中排行第六,是人類、動植物和土壤中的組成部件,但「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亦可擴大至所有溫室氣體,例如由畜牧及鑽油活動產生的甲烷;「中和」則表示人類幾乎沒有排放任何溫室氣體,方法包括減少排放、透過植樹和保育自然生態移除空氣中的溫室氣體,或投資和參與減排活動以抵銷排放等。
香港中文大學深明氣候危機乃當務之急,補救行動刻不容緩,故訂立目標於2038年前實現校園碳中和。鑒於二氧化碳可停留在大氣中約一百年,我們必須趕及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才能確保地球的溫度升幅能保持在攝氏1.5度這條警界線內。在2020至21年度,大學排放了39,494公噸碳當量,較上年度下降了26.7%,跌幅或與因應疫情而停止面授課堂有關,但仍然值得鼓舞,我們將持之以恆,且有信心實現減碳目標。事實上,中大多年來已推行不少減碳策略,例如「綠色辦公室計劃」、2014年起推行的「節約能源獎勵計劃」及2020年起推行的「能源效益資助計劃」,在節約用電及減少碳排放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中大是香港校園面積最大的高等學府,校園依山而建,坐擁吐露港勝景,也是許多動植物的棲息地。中大員生極為珍視這片冠絕香港的優美校園,積極參與保育環境的工作。每天,中大自然環境都散發着可持續發展的氣息,中大員生非常樂意宣揚綠色生活的重要性,從愛護動物到自備水壼及餐具,以至建立步行習慣取代乘搭校巴,都是要為環保出一分力。中大「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資助計劃」鼓勵熱衷環保的員生發揮創意,資助他們透過新穎而有意義的方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活動形式層出不窮,包括探索街市的可行減塑錦囊,舉辦各式各樣的升級再造工作坊,以及推廣結合「撿垃圾」(picking up litter)和「慢跑」(jogging)的新興活動「環保慢跑」(plogging)。中大關注可持續發展,我們定當在各個運作範疇施行環保策略,期望從大學出發,推動大眾作出態度及行為上的轉變。我們樂於與公眾攜手合作,解決氣候危機,拯救瀕危的地球。
由現在起到2038年,我們可如何達至碳中和?首先,必須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中大陸續引入電動車,增設電動車充電設施,更擴大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大建築物的設計符合環保原則,採用自然光及自然通風,加上大學致力完善貫穿校園的步行設施,都有助減低能源消耗,鼓勵大學員生及訪客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此外,我們於建築物外圍栽種植物及綠化天台,植物能吸收及儲存二氧化碳,亦幫助降溫。我們亦會繼續推廣綠色辦公室措施,進一步減少排放,提升能源效益。我們近期委託了顧問公司,制定中大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地區分會(「SDSN香港」)亦將全力支持大學的氣候行動。
針對源頭停止污染是達至淨零碳排最有效的方法,可惜的是,這並非經常可行。中大在履行使命時,各式作業造成的碳排放無可避免,我們決心以其他方法彌補,例如以植樹來增加碳吸收,及實施更多行之有效且富有意義的除碳策略。大自然贈予人類無價之寶,不問回報。我們是時候對自然致敬,回饋萬物。
文/Amy Li
中譯/Charmaine Kwok
相片提供/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處
原文刊於《吐露.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