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過節》導演與中大的不解之緣

曾慶宏藉電影帶出溝通對家庭的重要性

生於不和家庭的叛逆兒子

電影以八年前充滿衝突、最後不歡而散的冬至飯局作為引子,娓娓道出三代同堂的芥蒂和矛盾。今年,一名親戚從英國回港, 本來四分五裂的家人終於聚首一堂,嘗試修補決裂多年的關係。

曾慶宏深信,家庭是一切的根本,塑造下一代的個性和價值觀,主宰着社會的未來。

「我的原生家庭紛爭不斷,父母爭吵不休——我從小就不明白為何人要爭執,因而很想擔當調和的角色;若然協調不成,便會覺得特別失望。」

年紀輕輕便在吵鬧聲中長大,左右為難的小男孩經歷一次次的調和無果後,在歲月裏長成反叛的青年,毅然搬離家庭,選擇獨自生活,「當時,我還未上大學呢。」

「這部電影是不少香港家庭的寫照,有些看似荒誕的爭執情節,正在很多家庭裏真實上演着。電影首映前,觀看過的好友紛紛表示從中看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

曾慶宏希望藉電影帶出溝通對家庭和諧的重要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論你的原生家庭幸福與否,定能在電影中找到勾起共鳴的情景。這不是一個虛構故事,而是所有香港家庭的集體寫照。」

影片在2022釜山國際電影節上世界首映,於11月24日在香港上映。

曾慶宏(前排左三)與製作團隊合照(由受訪者提供)

電影旅程的展開

訪問期間,曾慶宏回顧2009年成功入讀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傳),可謂純屬意外。「當時我就讀中七,被馬傑偉教授在中大資訊日上的分享深深吸引。我不確定自己的公開考試成績能否達到新傳的入學門檻,因而踏出大膽的一步——去信馬教授,請求一個會面機會(當時,新傳不設面試遴選)。」

曾慶宏如願成為中大新傳的一分子,享受自由的學術環境。大學三年,他把握所有舉辦和參與活動的機會,收穫無數難得的經驗和樂趣。

「我十分珍惜在中大的日子。放映會、電影籌款活動、舞台劇和許多其他機會,滿足了我對知識的渴求,曠濶眼界之餘,也能在中大發揚電影文化。除了在本地吸收知識,我也得到往北京實習的機會。」

曾慶宏笑説:「學術以外,我尤其喜歡新亞書院優美的校園環境。」

曾慶宏在新傳的日子(由受訪者提供)

 與母校的不解之緣

曾慶宏也談及母校在電影製作中擔任的重要角色:「從製作到上映,這部電影得以成功,新傳學生、校友和教授功不可沒。」

2017年,曾慶宏希望參加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可惜當時新傳並沒有參賽資格。「我不能讓這個機會白白溜走。」他説。為了實現夢想,他發起聯署並與數百位師生共同爭取。最終在馮應謙教授的幫助下,新傳在翌年取得報名資格。

《過時.過節》劇本最終獲得認可,成為計劃的優勝項目之一,也令曾慶宏得到人生中第一份片約。

他續道:「電影製作團隊充滿新傳人的身影。除了監製莊麗真女士,以及聯合編劇楊兩全先生和呂筱華女士,不少校友也負責導演、寫稿、填詞和剪接工作。電影某部分更於中大取景,例如位處新亞書院的『雲起軒』。」

勿忘初心

「我深信人們總能在創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烏托邦。」曾慶宏說。「製作電影就像構建一個理想國度。現實豈能盡如人意?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與社會有所連結、在消沉的日子裏堅守信念和興趣;不要讓現實的瘡疤限制個人潛能,以創作超越現實,傳遞信息,感動人心。」

By Gillian Cheng
Photos by Matthew Wu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