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回眸半世情

「從中學升讀中大,就像是從山澗流水中走到河川的主流,開始對數學有較嚴格及系統性的認識,個人思想及學習態度亦趨成熟,而與多位啓蒙老師深入交往、切磋,受其薰陶、衝擊,對我往後學術發展甚至教學上都有深遠影響。」數學巨匠丘成桐教授曾經這樣形容他與中大的半世情。

丘教授是現今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其幾何微分的研究對天文學及理論物理學等多個學科影響深遠。他證實了廣義相對論中正質量定理和「卡拉比猜想」,也曾就廣義相對論提出了「准局域質量」的概念—即相對論引力中能量密度的非局域性,有助解決長久以來的難題。他更聯同多位天文學、物理學及哲學專家在哈佛大學成立全球首個專門研究黑洞的跨學科研究中心「黑洞倡議」(Black Hole Initiative)。

4月24日,丘教授𦲷臨中大理學院60周年傑出學者科學講座,場面盛大,約300位參加者親身出席講座,另有逾600人參與線上講座。丘教授從1966年到1969夏天在中大度過,「當年有台灣大學取錄了我,還給我旅費和四年的獎學金,但我決心入讀中大崇基學院,這是我數學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決定。」

近千人出席「鞍山馬水一甲子,遊子他鄉半世情」中大理學院60周年傑出學者科學講座

大一開學典禮,時任系主任謝蘭安先生說:「就算不能成為數學殿堂的樑柱,能夠粉飾這個殿堂的牆壁也是很好的。」他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令丘教授奮發學習數學。丘教授亦列舉多位中大恩師,包括巴羅迪博士(E. J. Brody)、周慶麟先生、薩拉夫教授(Stephen Salaff)、特納-史密斯(Ronald Francis Turner-Smith)教授等,當中交流最密切的是薩拉夫。

「我時常在薩拉夫的課堂上提出意見,甚至幫他完成定理的證明,因此他對我的印象深刻。他邀請我每星期兩天上他家討論數學,並一起準備上課的講義。」薩拉夫欣賞他天資聰穎,認真向學,鼓勵他申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院,在該校碩士畢業後,他攻讀博士,並且在三個月內即取得博士學位。

六十年代在崇基禮拜堂舉行的畢業典禮(丘成桐教授提供)
丘教授於1969年出席崇基學院畢業禮的照片(丘成桐教授提供)

丘教授與中大的淵源可追溯至上一代。1954年秋,丘教授的父親丘鎮英教授加入崇基學院擔任哲學教授,與錢穆教授、凌道揚教授等中大先賢情摯深厚。當年崇基學院從香港堅道搬到馬料水,需要購買校舍用地,由於那些農民大部分是姓丘的客家人,丘鎮英教授就是以客家人的身分游說農民賣地。丘成桐教授說:「他們最終願意讓出西洋菜田,遷往赤泥坪。馬料水這塊地對崇基學院和往後的中大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他現為中大博文訪問講座教授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以及哈佛大學數學榮休Graustein教授。他在1980年獲頒中大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他曾受邀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研究、並曾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及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1987年任哈佛大學講座教授迄今。丘教授1993年返回母校,成立中大數學科學研究所,又擔任研究所所長,帶領研究工作,並定期回港教學及指導研究生。在悠悠四十載鑽研數學的事業生涯中,丘教授曾獲無數獎譽,除了菲爾茲獎,還包括維布倫幾何獎、麥克阿瑟基金獎、克拉福德獎和美國國家科學獎等。2010年,丘教授榮獲沃爾夫數學獎,以表揚他畢生對幾何分析的貢獻,以及在幾何和物理等領域的深遠影響。

丘成桐教授欣見中大數學科學研究所及數學系羽翼漸豐,歷盡艱辛,成功為祖國、香港、數學界儲才,推進國家的基礎科學發展。「我們培養出來的博士,得到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等名校的賞識,聘請他們做博士後研究員。在紀念大學成立60周年的好日子,我希望大家努力,一同奠定中華民族基礎科學千年的基業。」

丘教授講座後與好學的年輕聽眾合照

By Jenny Lau
相片由理學院提供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