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圖一︰香港地區光學圖像(真彩色合成)

衞星技術分析香港暴雨水浸狀況

香港於9月7日晚上出現暴雨極端天氣,一小時雨量打破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團隊,採用衞星技術協助政分析暴雨水浸災害。

受颱風「海葵」殘留雨帶的影響,香港天文台於9月7日晚上11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至午夜12時錄得1小時雨量為158.1毫米,當中新界和港島等地區更錄得超過200毫米雨量,造成了多區水浸甚至山泥傾瀉,嚴重影響了城市交通以及市民的正常生活。

為了協助研究和判斷災情,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所長關美寶教授和馬培峰教授領導的團隊,第一時間獲取了三幅國家高分三號SAR衞星圖像(拍攝時間分別為8月26日、9月7日和9月9日),對災前、災中、災後情況進行分析,並發送相關政府部門供其研究。

圖二:高分三號SAR影像強度圖 (亮色代表強散射目標,如樓房,暗色代表弱散射目標,如水體)
圖三:紅色區域表示疑似水浸區域 (聲明:受限資料解析度處理技術, 結果可能有一定偏差)

相對於光學衞星,SAR衞星具有獨特的穿雲透雨能力,可以在暴雨等極端天氣條件下,穿透雲層的遮擋,對受災地區進行遙感探測。高分三號衞星於9月7日對香港地區的觀測結果如圖二所示。透過對不同時間拍攝的SAR圖像進行對比,研究人員可以對幾個受災區域進行水浸監測,例如圖三所示,其中紅色區域代表疑似水浸區域,從分析結果來看,多個地區確實受到水災的影響,成果對於災情研判和應急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中大太空所是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香港基地,是衞星遙感領域香港唯一的國家級科創平台,並擁有全港唯一的遙感衞星資料地面接收站。太空所長年從事基於遙感圖像的災害監測與預報的研究,致力為香港乃至世界各地提供準確災情資訊,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政損失。此次,太空所基於國家高分三號衞星資料,對暴雨水浸災害進行了有效分析,未來將繼續利用衞星遙感圖像對水浸、山泥傾瀉等風險進行評價和預警研究。

圖/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