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以小成大

中大建築落戶上海 走向國際

中大上海中心自8月開幕以來,一直備受外界矚目。不少媒體報導指出,中心坐落上海楊浦區,這個地方新舊交集,科技與學術在此融為一體,有助中大打通國內脈絡,合拍不同的創新和技術夥伴發展新項目。《走進中大》訪問了評審設計的教授,了解到上海中心的使命,亦體現於其別具一格的建築設計。

中大上海中心內部設計 (圖片由張東光提供)

去年12月,中大與楊浦區政府合辦設計大賽,希望邀請建築師改造上海中心所在地的原有樓宇,以切合中大的需要。 中大邀請了建築學院的田恆德教授、朱競翔教授和譚善隆教授參與評審和諮詢。譚教授說,他們收到五份參賽作品,深思熟慮後挑選了北京建築公司「合木建築工作室」和其主設計師張東光的設計。合木建築的團隊專門從事城市空間改造,他們按時完成任務,七個月內將空間大翻新。

雖然中大上海中心佔據大樓的面積不多,但設計大賽也要求設計師一併改造中心範圍以外的大樓前院、停車場和中庭。獲選方案巧妙結合不同設計元素,田教授對此讚不絕口。「以前,這裡的設計元素看起來非常分散,現在看起來簡直是改頭換面、渾然一體了。一些微妙簡單的改造,就能將這些元素聯繫起來;你一進來,就能察覺到分別。」

(左起)譚善隆教授及田恆德教授介紹中大上海中心設計

走進中心,訪客會先穿過一個共用的庭院,然後沿着樓梯進入中大的空間。合木建築在這方面的考慮,教授們讚不絕口。譚教授說:「張東光的團隊不僅思考過房間的設計,還考慮了到埗的旅程!」這個開揚的設計,反映了楊浦區作為轉口港和工業區的歷史,而且可作改裝以擺設展覽或舉辦節慶活動。譚教授指出,這次改造能將訪客帶到室內,也能顧及整個地區的發展里程,與這個充滿活力的環境合而為一。

田教授認為,這次改造善用最少的空間資源,換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充份體現中大的創業精神。他說:「中大精神,不就是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新機會嗎?」教授指出,上海中心落成,在當地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足以見證其廣泛影響力。「我聽說,很多當地人都前來敲門,問『我們的孩子怎麼能加入中大?』人們看到中心的大門,自然就會好奇。」

中大上海中心前院 (圖片由張東光提供)

作為中大校友,譚教授也認同中心的建築風格能體現中大精神。「這個中心的設計,結合了許多人的想法。」他認為,這次改造充份展現中大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亦觀察到,這間中心吸引了這些人,他們都期待中心進一步發展。」

建出個未來

田教授最近亦參與另一重要項目,策劃香港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展覽。這個雙年展在文化界蜚聲國際,讓參加者以作品回應當代議題。今年,建築雙年展以「未來實驗室」為主題,鼓勵參展人士用作品推動變革。

(左起)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策展人李國欣教授、矢野豊建築師及田恆德教授 (照片由田恆德教授提供)

田教授聯同香港建築師學會的李國欣教授和矢野豊建築師,徵召本地設計師參與展覽。教授笑言:「展覽5月開幕,主辦方前一年12月才找人策劃,香港果然是以速度見稱的城市!」雖然準備時間有限,三位專業人士最終策劃了名為「港創未來」的展覽計劃,這方案不但與雙年展的主題相呼應,更能充份闡明香港建築設計的高深廣闊。

「港創未來」敘述本港如何隨着時代變遷而改頭換面,不斷發展。田教授以「北部都會區」計劃為例,這個計劃橫跨二十載,旨在為香港建設全新的城市空間。「這計劃是一個機遇,但同時也會帶來挑戰。我們希望透過檢視『北部都會區』,展現那個區域不同層面上的改變。」田教授所說的層次,就是地域上、建築上、和公共空間上的改變,策展人希望以此瞭解香港市區如何運用空間,從此制定解決方案,應對未來挑戰。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中播放的影片 (照片由田恆德教授提供)

參展建築師以巧妙方法呈現出這些變化,田教授對此讚嘆不已:「在本港,不少人解決難題時,總會先問:『我們時間緊絀,預算又少,怎樣才能以小成大,發揮最大效益?』」這次展覽中,設計師利用塑膠廢物和植物等資源,製造出長凳和立體模型,充份展示本地人如何靈活變通。教授認為,社會上不同建築物,無論是竹亭或是夜市攤位,都能表達出這種靈敏、靈活。運送展品的木箱,到了意大利也搖身一變,拆開成展櫃或展板,可見香港建築師擅長一材多用。

田教授認為,這次展覽提出的方案五花八門,正好反應社會上不同人士的觀點。「這些人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心繫這座城市,希望能將香港變得更美好。香港就是有這麼一種活力,而我們希望在展覽中捕捉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期至今年11月26日,讀者若秋季到威尼斯一遊,仍可一睹香港展覽的風采。

由運送展品的木箱改造而成的展板 (照片由田恆德教授提供)

/Chamois Chui
/Matthew Wu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