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位醫生科學家獲選新基石研究員

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設立的公益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第二期名單公布,中大醫學院黃秀娟教授獲選2023年「新基石研究員」,她是國際知名腸道微生態專家,是「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項目成立以來「生物與醫學科學」榜上的首位及唯一的香港學者。基金會由騰訊公司成立,並獨立營運。

該研究項目旨在為一批傑出科學家提供長期而穩定的支持進行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未來五年,黃教授將獲每年資助500萬元人民幣進行基礎研究。

今年共有近600位優秀的科學家參選,經過國內外專家多輪嚴格的評審後,最終選出46位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和「生物與醫學科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成為2023年「新基石研究員」。

感恩獲獎  繼往開來 成就初衷

對獲選為「新基石研究員」,黃教授感到喜出望外:「此專案的特色是『科學家主導』,沒有設定研究項目和期限,給予我極大的自由度。做醫學科研,就像是帶着天馬行空的想法,走進未知的領域,開創未有人走過的道路,以造福病人的初心,將概念轉化為臨床應用。我將以『飲食習慣如何通過腸道菌群觸發慢性炎症及免疫功能障礙』為題,深入探究飲食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闡明其對宿主免疫機制的影響,期望開發個性化活菌治療新方案,為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診療提供新理論。」

一直以來,尖端科研領域上都是男多女少,女醫生科學家更是少之又少。今年46名入選者中女性研究員只有五位,比例約10%,作為榜上的女醫生科學家,黃教授深感榮幸:「我很多謝大會的評審專家肯定我的工作!我十分感激在科研路上每位扶持我啟發我的恩師,亦非常感謝與我並肩努力,共同跨過成功和難關的每一位團隊成員。」

黃教授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投身醫學基礎科研行列,積極發揮創意,共同鑽探未知的領域,為全球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突破,更多新希望。

為微生物醫學帶來範式轉變

黃教授生於馬來西亞檳城,遠赴英國習醫並於2009年完成醫學博士課程,2010年來港加入中大醫學院,現為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發展)、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及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早前更獲裘槎基金會頒授首個以基金會命名的教授席——「裘槎醫學科學教授席」。

黃教授在倫敦帝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已開始對腸道微生態着迷,並致力研究炎症性腸病—一種當時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卻在亞洲幾乎聞所未聞的慢性腸道疾病。就是這種前瞻和不屈不撓的求知精神,黃教授和她的團隊率先分析出炎症性腸病在亞洲的發病率和流行情況,並發現香港的發病率於30年間急升30倍,情況堪憂。黃教授加入中大醫學院後,領導亞太地區30個國家和地區研究這疾病,帶來了區域和全球公共衞生的範式轉變。2021年,Expertscape將黃教授列為全球首20位炎症性腸病研究學者。

黃教授在2013年將腸道微生物移植技術引入香港,治療可致命的腸道感染疾病,並於2018年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是目前唯一向醫院管理局轄下40多間公立醫院提供微生物移植服務的機構。2019年,她在香港特區政府InnoHK平台的支持下成立了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並在同年成立一所生物科技公司,專注將嶄新的微生態科研成果轉化成有效的診斷及治療技術。

研究碩果豐盛  屢獲國際殊榮

黃教授的研究成果斐然,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超過330篇同行評議論文,包括《刺針》和《自然—遺傳學》等頂尖醫學期刊。憑藉出色的科研成就,她屢獲國際殊榮,2017年獲香港內科醫學院Sir David Todd 講座獎;2020年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乃國家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2020至2022年連續三年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選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表示於其領域及出版年份中的引用排名位列全球前1%。黃教授年初更在香港工業總會主辦的「香港創新企業家獎」中,榮獲「飛躍成就獎」及「最受歡迎獎」,表揚她在創業上展現的非凡成就。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