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邵逸夫數學科學獎講座在逸夫書院大講堂舉行,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教授和丘成桐教授在現場提問環節回答觀眾問題

體悟璀璨數學之美

2023 年是邵逸夫獎成立 20 週年的重要里程碑。2004 年至 2023 年間,該獎項總共頒發予31 位數學科學獎得主。11月13日,今屆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主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教授和丘成桐教授親臨逸夫書院大講堂講解研究詳情,全場座無虛席。

2023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教授和丘成桐教授,以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

德林費爾德教授是芝加哥大學數學系的賈德森傑出服務教授,其研究是算術幾何學發展的支柱。他發明了 shtukas(德語Stück的意思是「片段」),並證明了二階函數領域的朗蘭茲猜想,並因此於 1990 年榮獲菲爾茲獎。

德林費爾德教授闡述「Toward Shimurian Analogs of Barsotti-Tate Group」
丘教授講解「數學的引力」

丘教授畢業於中大崇基學院數學系,現為中大博文訪問講座教授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與中大淵源深厚,也是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研究幾何與分析的融合,即現在被稱為幾何分析的數學分支,對於數學和理論物理學有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他認為數學並非一門脫離日常現象的抽象學科,反而認為數學對我們理解物理世界至關重要。他與廣義相對論者切磋學問,彼此擦出火花,共同發展弦理論。「我與璀璨數學之美的邂逅,跟物理學和對自然的理解有莫大有關連。」

丘教授在微分幾何中系統地發展了偏微分方程的方法。他解決了卡拉比猜想,亦以此解決了埃爾米特 (或稱「厄米」) 楊–米爾斯聯絡的存在性,以及透過極小曲面理論解決正質量猜想。他引入幾何方法去解決廣義相對論中的重要問題,更聯同多位天文學、物理學及哲學專家在哈佛大學成立全球首個專門研究黑洞的跨學科研究中心「黑洞倡議」。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邵逸夫獎是國家最高學術榮譽之一,丘教授獲此殊榮,中大同仁深感驕傲。我謹藉此機會代表大學師生向丘教授致以誠摯祝賀,感謝他多年來春風化雨,不遺餘力培育數學英才。」丘教授說:「邵逸夫獎嘉許了不少重要的學者,我有幸成為其中一位。我和邵逸夫爵士和方逸華女士也有交情,是次獲獎勾起我不少回憶。」

(左起)逸夫書院院長梁耀堅教授、德林費爾德教授、丘教授及陳國威教授

數學科學獎講座的問答環節由中大數學系陳國威教授主持,講者回答的問題涵蓋數學的本質、數學與人工智能(AI) 的關係等。丘教授回答道:「AI的演算法本是數學的一部分,AI需要嚴格的計算來證明什麼是真實的。」

過往三年的頒獎典禮皆以虛擬方式舉行,今年主辦單位於 11 月 12 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舉行頒獎禮,向今年及過去三年的邵逸夫獎得獎者典禮上頒發殊榮,別具意義。邵逸夫獎於2002年由已故的邵逸夫爵士設立,旨在表彰在天文學、生命科學和醫學以及數學科學領域取得傑出和重大成就的學者,每個類別的獎金為 120 萬美元。

丘成桐教授承諾將邵逸夫獎之獎金捐贈給中大,以其母親之名支持中大數學科學研究所設立「梁若琳博士後基金」。丘教授的慷慨捐助將推動大學持續作育英才,創造卓越的數學科學研究成就。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與邵逸夫獎評審委員會成員及嘉賓於11月12日舉行的2023年邵逸夫獎頒獎典禮上祝酒 ( 來源:香港特區政府)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