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溢山城

「書本是可隨身攜帶的獨特魔法」是美國著名小説家史提芬.京對閲讀的感悟。我們不能到訪世上每個角落,但可翻開書本,踏上豐富的文字冒險之旅,發掘書中瑰寶。「書香溢山城」系列第三集邀得圖書館館長和兩位教授分享閱讀心得。

文奈爾
圖書館館長

我最近重讀孔子的《論語》,其中一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令我感觸良多。

去年4月抵港以來,我的藏書漸豐,主要是關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當中孟子和莊子等名家典籍穩佔一席位。有一次圖書館同事借了《紅樓夢》給我看,我捧讀後不忍釋卷。

無論是搭巴士、在家裏,還是在咖啡館,閱讀《紅樓夢》就讓我瞬間鑽進中國逝去的年代,教我神往,更勾起昔日在北京大學皇家園林徜徉的回憶。我幾乎看見小說人物在湖邊吟詩,隨從侍候在側的情景。

《紅樓夢》的情節集現實與虛幻於一身,模糊了虛實的界線。太虛幻境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道盡這個虛實交織的人間世。

這本18世紀的小說提出如今仍然相關的問題:我們如何判斷甚麼是真實的,甚麼是「假新聞」?我們如何理解這種虛擬生活的意義,何以比現實生活更受歡迎?

近年中國大陸出現「躺平」現象,《紅樓夢》主角賈寶玉渙散的態度似乎與不少時下年輕人互相輝映。寶玉厭惡世俗名利,認為此風氣會誤導後世,遭密友薛寶釵連番指責,以為他慵懶。閱畢小說的結局,寶玉頻密的情緒爆發令我嘖嘖稱奇,他堅拒遵守清朝貴族生活的規範和期望,與其認為這是性格缺陷,倒不如視之為他對自身處境的無聲抵抗。

一本好書能引導讀者走進另一個時空,引發對生命的讚嘆。《哈佛商業評論》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培養這種情操,能有效提升我們的生命力和幸福感。

科技和管理領域快速發展,也推動我涉獵人工智能(AI)領域。Laurent Alexandre的《La Guerre des Intelligences à l’heure de ChatGPT》*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作者討論AI可能引發的新疾病,例如「虛擬現實解人格症候群」,或會導致人類因過度接觸由AI的虛擬環境而感到與真實身份脫節。

儘管存在這些潛在風險,而且我們普遍對於AI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但Alexandre博士對「ChatGPT 世代」持樂觀態度。他雖然主要探討歐洲的年輕人,但具有普遍意義。當我們應對未來幾十年的挑戰時,需要跨國合作。他呼籲全球協力應對這個史無前例的巨變。

我也很喜歡賽門西奈克《無限賽局》,他在書中認為當代對「成功」的定義是難以持續的,無論是為了個人幸福還是為了社會利益。相反,他呼籲人努力尋找自己的目標或「正當理由」,並專注實現此目標,而非與他人競爭或比較。大約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夫唯不争,故無尤。」

編者註:該書僅有法文版本。中大圖書館的藏書中有該書的英文摘要:Lexcellent, Christ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cording to Laurent Alexand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ersus Human Intelligence.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9. 23–27.

Peter Ferretto
建築學院副教授

幾年前,我踏入人生五字頭,突然想起從沒有讀過甚麼現代經典。我急欲填補這個知識大洞,當即擬定書單,開始挑戰一座又一座大山,就如準備跑馬拉松。以下是我的閱讀旅程:

我由《追憶似水年華》開始——這部由馬塞爾.普魯斯特創作的名著長達三千頁,是小說之中的珠峰。理性上,以此書作為首項挑戰是錯誤的選擇:作者用意識流寫成的小說沒有清晰的情節,意思隱晦,但我堅持着,慢慢見到曙光。一些引起我共鳴的角色出現了,像極我認識的人;一些我以為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關係突然活現眼前,殺我一個措手不及。由那一刻起,我發覺自己真的在追憶着似水年華了。

勉力完成壯舉後,我需要一本有情節的書支持下去。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是關於希望、公義、有仇報仇和寬恕的冒險小說,細緻的情節鋪陳扣人心弦,場景刻劃分明甚有電影感。每一章節都令人驚疑萬分,希治閣若果讀過這本書,定必拜倒。

又回到鍛鍊的時間,我重拾當年未讀完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這是關於年輕法律系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在十九世紀聖彼得堡掙扎求存的故事。他走的每一步都充滿憤怒,他認為作惡是可以接受的。但當他達到一己目標時,只發覺比以前更迷失,罪咎感和恐懼快將他的人生吞噬。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筆觸使人明白,一個論點總有對立點,而只有通過分析這些觀點,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想。

閱讀就像跑步,它讓我澄清思緒,心思更加敏銳,與世界接軌,並暫時逃離工作,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下一步,我會嘗試費爾南多.佩索亞的《惶然錄》。

于君教授
醫學院助理院長(內地事務)

工作之餘,最開心輕鬆的時刻就是閱讀小說。其中讀了很多遍並放在身旁的小說就是《飄》。因為是英文原著,開始讀的時候有很多生字,要不斷查字典,漸漸詞彙量多了,讀起來就快了,英文同時也有了進步。每次讀之前我會限定自己僅讀20-30分鐘,但只要翻開這本小說,我就會被它渾然一體的優美文字,跌宕起伏的情節以及它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所吸引,常常忘了時間,讀到深夜,睡夢中仍回味故事的精彩瞬間……

《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它由瑪格麗特·米切爾1936年寫作完成,並在翌年獲得了普立茲文學獎。它打破了當時所有的出版記錄,成為了風靡全球的文學作品。我非常喜歡和欣佩女主角史嘉莉,她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極具魅力和感召力,堅強勇敢、行事果斷、永不放棄、永不絕望,對未來永遠寄予期望和憧憬。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就會以「明天會更好!」來自勉。史嘉莉教會了我們堅韌,珍惜當下和希冀未來。史嘉莉和白瑞德的感情糾葛是另一主線,最終兩個相愛的人被某種無形的隔閡所割裂,無法永遠在一起,是非常惋惜之處。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已經擁有的,所擁有的可能是最美好的。

採訪/吳卓盈、劉婉瑜
圖像設計/Matthew Wu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