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十年

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篳路藍縷 培育人才

十年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立,是中大參與國家教育和科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接受《走進中大》訪問時表示,經歷了十個寒暑,大學收生和四個學科的發展現已達國際一流水平,期望未來兩個校園合作發展,互補優勢,並加强通識教育以培育創新人才,貢獻大灣區發展。

徐揚生出任中大(深圳)創校校長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及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教授。香港中大計劃在內地辦學的前期,他曾協助校方調查國內的科研和教育情况。

徐校長形容,中大到深圳是「雪中送炭」的事情,學科佈局配合國家的戰略,推動深圳和大灣區的發展。「這個地方選得非常好,因爲深圳需要有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我們香港中文大學有中國文化傳承,也有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和學術標準,這是深圳最缺少的。」

當日在龍崗區的八幢破舊廠房和一片荒蕪草地已經破土而立,發展爲具規模的大學,現有六所學院包括經管、理工、人文社科、數據科學、音樂和醫學院,並正在籌建公共政策學院。

徐校長說,目前大學的四個學科包括經濟金融、計算機數據科學、材料化學、及生物醫學,無論在排名、師資和研究,已達國際一流水平。大學已組建85個具國家水準的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已經封頂,會在今年或明年局部開業,提供3000張床位;音樂學院是深圳市規劃建設的「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建設預計今年完工,明年全面投入使用。

「在下一個十年,我們有信心能够打造十個這樣的學科。到(成立)二十年的時候,這個學校就是世界一流的大學了。」他舉例說,一些基礎科學例如數學、生命科學,以及人工智能、微電子和能源科學都在逐漸打好基礎。

收生方面,中大(深圳)現有超過一萬名學生在學,已連續第八年成爲廣東省招生錄取高考分數最高的大學。廣東以外,文科/歷史類在絕大多數省市的最低錄取分排位穩居各省市考生前0.7%以內,理科/物理類的最低錄取分排位則爲各省市考生前1.5%以內。

中大(深圳)已獲教育部批准,今年開始在香港、澳門和台灣招生,透過內地「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本科生考試」(聯招)收生。校方將來會逐步考慮,以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成績及面試成績招生。

去年,中大及中大(深圳)携手創辦大灣區首個深港兩地校園修讀的雙主修課程,爲大灣區培育人才。學生修讀跨學科數據分析及另一主修課程,並讓學生在兩地實習。兩校將於2024/25學年合辦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X雙主修課程,稍後並會籌辦更多雙主修課程。

跨學科數據分析及X雙主修課程首届學生聯合迎新活動去年11月舉行

學術以外,中大(深圳)繼承了中大重視通識的傳統。「我們教育工作者是想培養人,不是現在的人,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人,在未來的社會中你要做得出色、活得愉快,我覺得通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大的通識框架上,徐校長爲深圳校園的學生再增强藝術、人工智能、健康生理、法律等內容。

本身研究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的徐校長,熱愛藝術,研習書法,閒時愛作畫和寫作,並曾出版散文集,特別注重藝術教育。他邀請了戲劇、音樂、繪畫和書畫方面的藝術家駐校,一些晚上更會抽空加入出席他們和學生的活動。「藝術牽涉到情感,一個人如果有豐富的情感,你生命當中就會有一個支點,碰到甚麽不愉快的挫折、挑戰,你就容易過去。」

展望未來,徐校長認爲,兩校共同發展會帶來很强的優勢,例如經濟金融、工程、信息領域、人工智能方面可以互補優勢。「這裏接近工業界,更有應用的背景和研究的條件,而香港也有他的傳統和基礎。在互相配合以後,我非常看好這兩個校園。」

中大校長段崇智(前排右一)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前排右二)上月在中大(深圳)十周年校慶活動聚首,共同參與學術論壇
中大校長段崇智(右)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左)

: 吳卓盈
: 中大(深圳)提供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