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十載 見證輝煌

中大(深圳)踏入新里程

「十年風華,融匯創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十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於3月23日舉行,邀得兩地嘉賓逾千人出席。在大學發展史上擔任關鍵角色的官員和學者聚首一堂,集思廣益,攜手見證大學踏入新里程。

中大校長、中大(深圳)理事會理事長段崇智教授發表致辭,回憶兩校同心築夢的過程:「回顧創校十年的光輝歲月,有感動、有感慨,更滿有感恩。每次來到神仙湖畔,我都會對深圳校園的迅速成長讚歎不已。我很榮幸與中大(深圳)同仁一起走過耕耘的拓荒歲月,在不同領域互補優勢。」段校長也提及中大如何發揮教研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時我們作出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決定,成為香港首家高等學校到深圳辦學,充分反映中大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致辭祝賀中大(深圳)建校十周年

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教授致辭時表示,港深合作,必定雙贏。他又提到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教育下一代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必須繼續鼓勵對外開放,促進學術交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以視像形式表示祝賀:「中大(深圳)傳承了香港中文大學悠久的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是大灣區高等教育協作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成功典範。」

深圳市長覃偉中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港中大(深圳)表示祝賀,強調深圳將一如既往支持學校改革創新發展,攜手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也代表學校感謝所有參與、見證、幫助深圳校園成長的各界朋友,並分享「從無到有」的建校感悟:「當時我們可以說是『手空空,無一物』……我們是從一片荒蕪的空地和幾幢廢舊的廠房起步的。」辦學初期條件困窘,龍崗不如現在般繁華,學生每晚都要走一段沒有路燈的路才能抵達宿舍。為保障學生安全,徐校長每晚九時半後都會站在路邊,在夜色中保護學生。他憶起那段往事時,很動感情地說:「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裏面,學生是第一的,老師是第二的,校長是第三的。我們與這個家庭風雨同舟、榮辱與共,一起開創這所百年大學。」當會場上的巨型顯示屏亮出徐校長當年在昏黃的燈光下,默默在路上守候的照片,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

辦學初期,徐校長每晚站在路邊,守護在夜色中步行回宿舍的學生

他以堅定的語氣說:「十年前,我在舊廠房改建的圖書館的電梯上寫了一句話,『在這個深夜裏,哪怕只有我一個人還在這裏讀書,人類就有救。』」

學校是學生堅實的後盾,也是他們永遠的精神故鄉。回顧十年風華,展望前程萬里之際,徐校長不忘寄語學生:「讀書人要有讀書人的志氣;要對國家和社會有擔當和責任。感謝你們對大學理念的認同,我為你們驕傲,是這所大學把你們推向了世界,也是你們把這所大學推向了世界。今後的道路,希望在你們!」

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右一)、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左一)、中大前校長李國章教授(左二)、金耀基教授(左三)、劉遵義教授(左四)及沈祖堯教授(左五);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和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建校十周年大會

在這個充滿感恩和歡樂的日子,中大和中大(深圳)樂團、合唱團分別演出《旱天雷》和《你鼓舞了我》,為是次盛會傾力演出。深港兩地校園教職員包括段崇智教授合唱《東方之珠》,並邀請現場嘉賓和觀眾一同合唱,將氣氛推向高峰。

深港兩地校園教職員合唱《東方之珠》

建校十周年大會後,特邀嘉賓出席「港中深十周年發展論壇」,就「攜手共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和「自主培養國際化創新型人才」交流探討。他們就人才培育、人工智能、國際視野和政策配套等關鍵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前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機構能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大灣區科學論壇主席白春禮教授則期望加強科教融合,培養更多優秀的創新型創意人才。只要加強國際合作,就能給學生多一個機會,讓世界多一份驚喜。

/Gillian Cheng
相片由中大(深圳)傳訊及公共關係處提供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