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湯曉鷗與中大同行四分一世紀

中大信息工程學系教授湯曉鷗教授去年12月離世,湯教授四分一世紀以來與中大結下不解緣。1996年,這位在遼寧鞍山出生的年輕學者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兩年後到中大信息工程學系任教。2001年,湯教授在中大創建多媒體實驗室(Multimedia Laboratory),其後在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取得多項開創成果,2016年多媒體實驗室躋身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鋒實驗室。

湯教授在中大任教期間悉心栽培學生,25年間共培養超過100名學生,被譽為將中大建成「中國計算機視覺界的黃埔軍校」的學者。他的門生包括在人臉識別取得突破的王曉剛、推動視覺算法開源體系的林達華,2009年與湯教授一同奪得頂尖國際會議IEEE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最佳論文獎」的何愷明、中大信息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薛天帆。

2001年,剛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的王曉剛,到中大信息工程學系修讀碩士課程,畢業後在湯教授推薦下到麻省理工學院修讀博士課程,其後回中大任教。今天,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幾乎是同義詞,王教授對湯教授早在十多年前獨具慧眼,看到深度學習對電腦視覺研究帶來的機遇,印象深刻。王教授憶述說:「2012年的時候,湯老師看到深度學習的發展帶來的機遇,所以那時候帶領我們將研究方向轉型到深度學習上。」

湯教授早年在中大工程學院大樓

早期負責在人臉識別攻堅的王教授憶述說,當時執行複雜數學運算的圖形處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尚未普及,湯教授租用了幾百台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研究團隊用幾個月時間研究人臉識別的算法。當時科技巨企Facebook的人臉識別數據庫有750萬人的樣本,他們只有20萬人的樣本。王教授說:「湯老師當時很有信心,也訂立了明確目標。換作其他人,可能早就覺得數據量差很遠,就放棄了。」

2014年10月,湯教授、王教授、林教授等多媒體實驗室的教授,成立獨角獸初創企業商湯科技,並於202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王教授表示:「把人工智能的研究進行產業化是湯老師的一個夢想,2014年實現了人臉識別的突破,他覺得機會出現了。」湯教授團隊的人臉識別技術獲內地金融及商業機構廣泛應用,近四億人使用有關技術。

2017年IEEE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期間,湯曉鷗教授(前排左四)、王曉剛教授(前排左五)、林達華教授(前排左二)與中大多媒體實驗室團隊成員合照 (王教授提供圖片)

「現金流只能支撐一星期」

創業的道路絕不平坦,湯教授本人也要作出資金方面的投入。現任商湯科技首席科學家的王教授,深深體會箇中的困難:「創業的風險是非常高的,但他有這樣的夢想。公司早期的時候,融資還是比較難的,公司賬上的現金流一度只能支撐一個星期。我們的財務總監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是湯老師還是能夠想出各種辦法,解決這些難題。」

林教授表示,湯教授在香港研究了許多優良的人工智能技術,他感覺那些技術對是社會有意義的,「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學校的實驗室,其實很多價值是發揮不出來的,需要一家企業的營運,通過商業化、產品化的方式,將價值發揮出來,因此創立了商湯科技。」他表示,湯教授一直跟他們強調,研究一定要為社會帶來影響。

湯教授在上海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演講

林教授認為,湯教授的教學風格側重方法論上的指導,而不是鉅細無遺向學生灌輸知識和技術。林教授說:「我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常常寫很多數學公式,覺得好像擺出很多公式,技術就更高一點。但是每次和湯老師討論論文的時候,他會將一些表層的複雜概念拿掉。他跟我說,任何真正好的工作,核心的原理都是兩句話可以講清楚,不靠寫很多公式,而是你講清楚核心的思想是甚麼,以及你如何解決某個問題,然後再去驗證。」

最好的時光

林教授形容,湯教授是很有同理心的人。「湯教授生前說過:做任何事情都去理解其他人的需要是甚麼。如果你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你就會有很多朋友。當你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你的朋友,去解決他們的焦慮,你自己的焦慮也就迎刃而解了。」

湯教授在中大講學

2023年7月,湯教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發言時,談到曾與他共事的學生和教授時說:「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湯教授創立商湯科技後,仍然與中大保持緊密聯繫。2020年,商湯科技與中大合作成立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是中大其中一所進駐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研究機構。InnoHK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重點項目,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研究合作基地。湯教授近年擔任浦江實驗室主任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2021年支持中大成立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硏究所,林教授目前擔任所長。

薛天帆教授(後排右二)2011年與湯曉鷗教授(前排右三)、王曉剛教授(前排右二)及其他同學在中大校園聚首一堂(薛教授提供圖片)

5月7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致詞時,強調人才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競爭力的原動力,讚揚湯教授的貢獻。李家超表示:「作為電腦科學家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驅,湯教授是香港其中一位倡議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先行者,他的傑出成就包括創立中大多媒體實驗室及創辧在香港上市的首個港產獨角獸企業。」他又讚揚湯教授培育年輕人才的遠見,多年來在香港和內地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工智能人才。

與湯教授相交多年的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湯教授將開創性研究帶出實驗室,轉化為領先世界的獨角獸商湯科技,啟發了無數人。他具有遠見卓識,將令人讚嘆的人工智能帶進日常生活。願他追求知識及改善人類福祉的熱誠,繼續帶領我們追求卓越。」

段校長去年九月在上海商湯總部與湯教授會面

段校長對好友湯教授的突然去世十分難過,緬懷過去多年的友情。他說:「中大一定全力支持與繼續發展商湯科技與中大合作成立的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讓湯教授的為學宗旨與精神能發揚光大,培育下一代的跨領域人工智能人才。」

薛教授表示,湯教授在教學上重視啟發學生,「讓我們自己去探索、研究,更多是給我們提一些建議」。薛教授說:「他和我們是合作者的關係,而不是一位指導者。他經常與學生互動,常常和我們打網球、籃球,並請我們吃薄餅、聊天。」

薛教授在中大讀碩士期間,修讀湯教授的多媒體處理課程。2022年,薛教授回到中大信息工程學系任教,目前其中一科執教的課程正是多媒體處理,延續湯教授為中大、香港和國家培育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使命。

/Gary Cheung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