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覽第四十四期《走進中大》。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於2023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支持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合作,日前公布了首屆計劃的資助結果。由中大科研團隊領導的七個項目獲得資助,範圍涵蓋科學、工程、醫學及計算機科學,數目為全港院校之冠。
中大一直在本港的創新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最近由國際領先的科研資訊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所發表的調查報告中,亦確認了中大的研究影響力在大灣區居首位。2021年,中大共六所涵蓋健康、生物醫學、機械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中心已進駐了政府的旗艦創科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協助推動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急速壯大的科研生態圈與世界接軌,成為全球創新樞紐。這次中大在「產學研1+計劃」中創下佳績,讓我們進一步加強力度,把研究、創新和創業緊密結合成一個富生產力的生態圈,為社會創造實際效益。各個獲資助項目已在香港和內地設立研究和商業基地。中大感謝政府對大學知識轉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我們會繼續努力通過研究成果轉化及商品化,為本港、國家及全球帶來更深遠的貢獻。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
中大很高興能成為本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的區域主辦單位。大會將於6月10日至13日舉行,匯聚全球3,000多位業界領袖和創新先鋒,共同為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尋求解決方案。中大將派出大學主管人員、可持續發展研究學者,包括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關美寶教授及中大建築系吳恩融教授、以及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學生大使所組成的代表團出席活動及參與座談環節。
中大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絡(香港分會)的主辦單位之一,以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為己任,致力促進專業知識和資源交流,鼓勵本地社會合作推廣SDG。我們不僅是本港最先訂立實現碳中和承諾的大學,還成立了全球首個以氣候變化為題的博物館──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中大亦是國際大學氣候聯盟的成員,倡導國際社會共同採取氣候行動。我們希望「THE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能夠通過深入討論和知識分享,發掘更多創新解決方案,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歷來最佳排名成績
中大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創下了驕人成績,名次較去年攀升11席,至全球排名第36位,是中大自2010年有關排名設立以來的最佳成績。我衷心感謝全體大學成員的不懈努力,讓大學的卓越教研成就屢獲國際認可。讓我們一同繼續努力,實現大學各項策略目標,推動中大穩步邁進。
日前,中大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兼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再獲殊榮,成為首位獲頒「希門尼斯–迪亞斯講座獎」的華人學者,以表彰他在非侵入性產前診斷和各種癌症檢測技術等方面的醫學研究貢獻。我謹向盧教授送上祝賀,並感謝他為大學社群爭光,祝願他的研究事業在往後的日子取得更大成功。
緬懷湯曉鷗教授
本期《走進中大》特別刊載專題文章,紀念於去年12月離世的湯曉鷗教授。湯教授是全球人工智能及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服務中大信息工程學系逾25年,不但在人臉識別和深度學習技術方面創下開創性研究成果,更致力培育下一代創新人才。湯教授創辦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商湯科技,對社會各行各業有深遠影響。我誠意邀請大家細讀文章,回顧湯教授對教育及創科事業的熱誠及貢獻,相信湯教授的理念將繼續啟發及激勵後世,我亦將永遠懷念這位好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段崇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