諄諄不倦 擇善而行

段崇智校長回顧七年中大歲月

熱愛音樂和歌唱的段崇智教授,年輕時曾面對一個有趣的抉擇:主修音樂,還是踏上科學研究的道路?他選擇成為生物化學和生物醫學家。

在音樂合奏中,眾樂手和歌者發揮一己才華,融會貫通,共譜悠揚樂韻。這是段教授追求的精神,他相信不但適用於強調團隊合作的科學研究,也能在大學管理方面派上用場。

段教授2018年出任中大第八任校長,至2025年1月7日卸任。任內帶領中大應對多方挑戰,讓大學在各範疇長足發展。回顧七載光陰,他與本刊暢談與中大如何結緣、任內的難忘回憶,並分享卸任後的展望,及對中大人的祝福。

中大第八任校長就職典禮

你在美國從事教研多年,是甚麼驅使你在2017年接受中大任命,回到香港工作?

少時在香港,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但我很幸運有機會到海外留學。父母給我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飛機。送別時,母親含淚叮囑:「以後學有所成,記得回來貢獻香港。」她的話我記憶至今,也是我多年後回香港的原因之一。

我在美國完成學業後,由於當時在香港做科研的機會不多,故我留在當地的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一待便是幾十年。直到十多年前,因為與研究資助局的合作,我有了回港的契機,才發現香港的科研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後來到中大當傑出訪問教授,進一步認識這所學府。和中大的緣份就像約會,第一次感覺不錯,覺得適合自己;再約會數次便「墮入愛河」,所以後來當擔任中大校長的機會出現,我便欣然接受。

段教授對中大近年的卓越教研成就感自豪

擔任校長七年間,中大在哪些方面的進展最令你欣慰和鼓舞?

大學有三大使命:教育、研究、服務社會。中大近年在這三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均令我感到鼓舞和驕傲。

我先談談科學研究一環。中大推動創科發展不遺餘力,尤其是跨學科研究成果甚豐。例如在2021年我們成立了六所InnoHK研究中心,涵蓋健康、生物醫學、機械人工程和人工智能領域,將大學的國際級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所用。

至於教育及服務社會,中大在2022年推出的「在學.在職計劃」(Co-op@CUHK),是令我很高興的事。這個計劃是本港首個學分制體驗式學習計劃,讓學生在四年學習期間,獲得八個月的全薪在職經驗,這有助他們培養專業識見及各種軟性技巧,提升競爭力。這個計劃很受同學和僱主歡迎,實習的同學,畢業後若不再升學,有一半人會選擇回到實習的公司工作。今年計劃更拓展至大灣區和亞洲地區。

與2024年第二屆「在學.在職計劃」學生合照

任內你最難忘的事是哪些?

最難忘的事,首先是全校齊心抗疫。新冠疫情長達三年,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中大同仁堅毅不撓,渡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令我十分感動,也體會到我們的中大情。在疫情最嚴峻時期,我和同事每周開三次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付疫情最新發展。各部門緊密合作,搜購防疫物資,並在偌大的校園每個角落清潔消毒。教學方面,中大在疫情初期迅速推出網課,在情況紓緩後逐漸改行混合教學模式,我們亦做了一個「虛擬交流計劃」,和夥伴院校共同將一些受交流生歡迎的課程錄影、上網,又找文物館辦虛擬展覽。很慶幸我們從中取得寶貴經驗,並卓有成效,達致甚低的新冠感染率。我要感謝所有教授和員工。

有見疫情令百業受挫,我們在2020年更成立中大支援基金,我與全體七位副校長率先捐出部分薪酬作為起動基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剛畢業校友和基層員工渡過難關。

隔離在家期間,我苦中作樂,改編了一些經典歌曲的歌詞為師生打氣,然後翻唱,用手機錄音;儘管由於版權問題,未能作公開播放。例如改編約翰‧連儂的名曲Imagine

Imagine there’s no virus
It’s easy if you try
Everyone’s back on campus
Laughing and saying hi

我也改編了經典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的主題曲Shall e Dance?的歌詞,並將歌名改為Shall e Zoom?,配合疫情期間大學改為網上授課:

So many boys and girls
They all want to go to school
It made me think we can do
Something new that is fun

Shall we Zoom?
On a bright cloud of data shall we fly?
Shall we Zoom?
Shall we be online with good Wi-Fi?
And for sure
When every byte and bit is allowed to fly
Shall we still be together
With PowerPoints and notes that matter
And courses covered
With lots of room
On the clear understanding
That this kind of thing can happen
Shall we Zoom?
Shall we Zoom?

在60周年校慶啟動典禮與學生共度愉快時光

中大六十周年校慶是另一難忘回憶。由2023年2月起,我們舉辦一系列活動。「鑽禧校慶活動:大學校長論壇」是重點之一,全球頂尖高等學府的領袖雲集中大交流真知灼見,中大從中發揮連結中國與全球的獨特角色。同年12月,我們更與北京大學合辦「中美高水平大學校長對話」,中美高等教育領袖齊聚一堂,不受地緣政治影響,共同探討兩地的大學在應對全球挑戰的議題上有甚麼事可以做。這論壇備受國家重視,教育部副部長陳杰教授以特別嘉賓身分發言。論壇已成為年度活動,今年(2024年)我們和北大再在芝加哥大學合辦了第二屆對話。

能夠帶領中大人慶祝中大甲子輝煌歷史,為大學步入下一個十年奠定堅實基礎,我深感榮幸。

你既是科學家,同時也是熱愛音樂的男中音。當初你是如何在音樂和科學之間作抉擇?你如何看藝術與科學兩者的關係?

我在美國Berea College讀本科一年級時,修了化學、數學和一些音樂科目,有聲樂、作曲、樂理、製作,又參加了很多音樂活動。其實我很喜歡讀音樂的,我在學校參加合唱團也表現出色。但音樂界競爭很激烈,難以維生,但我又不想放棄這個興趣。大一的第二個學期,要決定主修科目,剛巧大學裏有一個樂團將會在暑假到不同城市作巡遊表演,我決定去試音。

當時我對自己說,如果我入選了,表示上帝認為我應該主修音樂的。唱甚麼歌呢?我是中國人,我便選一首中國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後我沒有被選中。我便說,這等於我不應該主修音樂,我決定主修化學,音樂變為興趣。

本科時參加音樂活動,在歌劇《阿瑪爾和夜訪者》中飾演梅奇歐國王(左)

至於音樂和科學關係,我會說,音符就像細胞,將每個音符有組織、有智慧地整合,能成為一篇悅耳的樂章。在音樂合奏中,眾多的參與者發揮一己才華,通過累積經驗與辛勤練習,融會貫通,和諧共享,那是我所追求的音樂精神。這種精神,也適用於講求團隊合作的科學研究,每人在各自崗位發揮所長,通力合作,就能成事。非洲諺語云:「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我想對於中大,以至整個社會的運作,也是如此。

請談談你最難忘的中大人。

我最難忘的中大人,是30萬位遍及本地和海外,對母校極其忠誠關愛的校友。校友事務處的同事告訴我,中大有92%校友的直接聯繫資料,意味我們有需要時可隨時通過電郵、電話等途徑聯絡他們;比例之高,在國際大學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反映校友對中大的歸屬感。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大有這種凝聚力!

校友也與大學在不少項目上合作,致力促進母校發展。例如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邀請12位來自不同年代、領域的傑出校友定期開會,就大學策略發展提意見,現已舉辦至第二屆。此外還有傑出校友訪問計劃,我們每年邀請1至3位來自本地或海外的傑出校友回到校園數天,與師生分享其行內睿智及真知灼見,回饋母校。

出席2024中大校友日

卸下中大校長一職後,有何計劃?

出任校長這幾年間,我同時擔任利國偉利易海倫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教授,並一直兼顧科研工作、發表論文、擔任期刊編輯、指導六名博士生等,卸任後我將繼續進行這些工作,以掌握學界最新情況;並會放學術休假,到外地訪問,探索新項目和意念。

最近,我很榮幸獲任命為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大使。我將致力促進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並加強環太平洋地區的研究合作。

我也將繼續專注於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的研究,目前正在進行兩個項目:一個是有關脊椎神經的研究,獲得創新科技署資助。

另一個是關於疼痛控制,是洪克協痛症研究所的項目。我們研究軟骨中的神經生長因子的成因,有望應用於其他痛症的治療。骨關節炎患者會因軟骨組織磨蝕感到疼痛。軟骨關節本來無神經細胞,為何會痛?原來當軟骨流失,就會分泌神經生長因子,吸引神經細胞移動過去。這是我十多年前研究所得,骨關節炎患者的軟骨組織,會產生很多神經生長因子。如能阻止這些因子出現,便可減輕或杜絕疼痛,這對於病人極為重要,將有助大大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在第94屆大會向家長致意

希望學生、教職員記得你是位怎樣的校長?對他們有何贈言?

我是老華僑,我重視傳統的中國價值「忠、誠、信」是我的做人宗旨。忠,是我一旦作了承諾、定下目標,就不會背棄本來的決定,無論形勢如何轉變,都堅持信守。我本名崇智,表字樂克,取其音相近,以Rocky為我英文名。正如電影《洛奇:勇者無懼》(Rocky Balboa)主角所說:「It ain’t about how hard you’re hit, it’s about how you can get hit and keep moving forward.」(大意:受打擊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受打擊後如何重新站起,繼續向前。)誠,是我父母言傳身教的美德,指誠實、不說謊,接受現實,不欺騙自己或別人。信,指相信別人和守信用。這些宗旨我雖未能完全做到,但會盡力而為。

對中大人的寄語:我喜見今年中大在三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創新高,這是大學上下齊心合作的成果。衷心感謝所有中大同仁的努力,包括學生、教職員,尤其是校友,他們由中大培育,秉承中大的理念和情懷,在各領域服務社會。祝願各位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文:張家偉、吳卓盈、蔡卓慧
圖:LCT

分享文章:

歡迎大學同仁向《走進中大》投稿,請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訊新知」的英文字數上限為500字,中文為700字。提交前,請先參考《走進中大》文章的內容及格式。

若提交內容獲採納發表,我們將聯絡投稿人。請注意《走進中大》保留決定是否發表內容及對內容作編輯的權利。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