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復育 促進可持續發展
谷埔李氏大宅開幕禮
谷埔田心村是位於香港東北的客家村莊,與沙頭角禁區隔海相望。中大建築學院團隊為其中的李氏大宅作修復,早前舉行開幕禮,吸引逾百人出席,氣氛熱鬧。
仲冬時分,天清氣爽,大宅前的蘆葦隨風搖曳,與友善的狗兒一起歡迎來客。透過在12月27日舉行的活動,參加者認識到中大的「遊谷探埔」項目,包括如何修復這客家大宅;並參加導賞團和工作坊,認識並體驗綠色生活及當地文化傳統如藍染、客家飲食。該項目由鄉郊保育辦公室的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
中大領導城鄉共生研究
由中大建築學院鍾宏亮教授領導的「遊谷探埔」為跨學科項目,結合建築學、人類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生命科學的研究。計劃與持份者者合作進行保育,修復大宅及其附屬建築和在棄耕多年的農地恢復耕作,在鄉郊地區試驗及推動綠色生活,利用周邊自然環境共創生態生活及文化體驗。
項目成為融合鄉村文化、生活傳統與現代可持續概念的體驗場地,中大團隊將持續推動環保教育和文化傳承,讓更多人了解並珍惜香港鄉郊的歷史與自然之美。
谷埔擁有多樣化自然棲息地,包括樹林、濕地、海岸等,以及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而有逾90年歷史的李氏大宅,則體現傳統客家建築特色和生活智慧。中大團隊與村民合作,修復李氏大宅,並利用周邊自然環境,推動農耕以至鄉郊的可持續發展。
鍾教授在開幕禮致辭時說:「項目第一期修復了位於五肚的楊氏大宅,並成立教研基地;李氏大宅為第二期項目。我們期待繼續與鄉郊保育辦公室等機構合作,開展第三期計劃。」
他又表示,中大最近成立「城鄉復育及可持續地方營造研究中心」。該中心在香港北部都會區和南大嶼山進行持續研究,通過與內地和國際機構合作,擴展中大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能力。
出席開幕禮的包括中大副校長汪寧笙教授、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林漢明教授、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楊詩詩、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以及李氏族人、其他谷埔村民、項目合作夥伴、中大師生、校友等。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李慧瑩教授也帶領學生出席,並進行田野考察,與村民交流。
修復大宅 保育鄉郊
李氏大宅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由赴美打工的李氏族人匯款修建,上覆有傳統客家瓦頂,屋前有禾堂作曬穀用。今日李氏大宅的所在地原為海灣,村民於十九世紀圍海造田,興建堤壩並引入山上淡水灌溉。農地棄耕後長堤失修致海水倒灌,形成鹹淡水交匯的濕地生態環境。
建築學院研究助理周希喬表示,修復大宅的宗旨是「修舊如舊」,強調使用原材料及作基本修復,盡量保留建築物原貌。她說:「如我們逐一檢查屋頂樑柱後,只更換了十條;天花的木板因已霉爛,故全部換新;並加裝蚊網,讓窗戶可長開,改善空氣流通。」
較有特色的還有大宅屋頂中央的「子孫樑」,上寫「百子千孫」,當中的「子」字倒轉,寓「子到」之意。工匠按原來顏色上漆,回復其鮮艷原貌。
團隊又在大宅旁種植了十多種植物,採用「生態園藝」方式,即以自然為本的耕作方法,以提高農務效率和改善泥土健康。如種植艾草可保護泥土,減少日曬和冷風的影響,並有助保持濕度。
團隊在修復後的大宅舉辦各種活動,如展覽、生態遊、工作坊等。參加者可親身體驗村民靠山吃山的生活,運用項目種植的植物,包括以芳香萬壽菊製作花茶,以馬藍製作藍染布料等。
文:蔡卓慧
攝:D. Lee、Derek Yung (頁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