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創新高峰會2025圓滿舉行
連結發明家與投資者 催化科研邁向實現
2025年4月16日
中大創新高峰會2025上周舉行,參與圓桌討論的投資者和有創業經驗的中大教授向與會者分享心得。他們強調,希望將科研成果商業化的科學家應盡早與投資者緊密合作,訂定創業計劃書,會大大增加成功機會。
創新高峰會3月31日於鄭裕彤樓舉行,逾150位嘉賓參與,包括尋找資金創業的學者,及有意投資初創的公司代表。高峰會由中大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中文大學創新有限公司與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合辦,今年是第二年舉行,旨在促進中大的初創企業與創投商界交流。
高峰會設有兩場圓桌討論,包括投資者圓桌和創辦人圓桌。在第一場討論中,三名對高教界創科項目感興趣的投資者分享了他們的投資評估標準。錫洲國際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林森表示:「我會留意所提議的應用場景,那科技是必需的、可有可無的,還是有了會較好?」另外,團隊負責人有沒有相關產業的經驗,例如擔任過技術顧問,以及團隊是否健全和有良好的管理,也是他關注重點。
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文立則表示,如果科學家願意聆聽投資者意見去修訂創業計劃書,以提高商業可行性,他會給予支持。

第二場討論聚焦政府的「產學研1+計劃」,該計劃於2023年推出第一期,資助本地大學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陳家亮教授是該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他鼓勵學者保持開放心態,與學術界以外的人多溝通,從商業角度了解自己倡議的產品。他亦說,能以淺白的語言向一般人解釋方案,十分重要。
電子工程學系趙鈮教授是首輪中大在「產學研1+計劃」首輪七名成功申請者之一,研發可穿戴的醫療感應器。她說:「這個計劃令我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申請過程是一個教育過程,投資者和商業夥伴給了我許多有用的建議來改進我的商業計劃。」她建議其他希望將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學者盡早與商業夥伴合作,讓他們參與市場營銷、商業規劃甚至生產。
她續道:「如果你想在面試問答環節表現得好,不要和ChatGPT談——你得找商界人士交談,並制訂好財務估算和競爭分析。讓團隊成員參與這個過程;我很高興我的一些研究成員決定留在公司工作(並進行商業化)。」

此外,中大創新宣布四個新的投資夥伴加入聯合投資平台。公司主席陳德霖博士說:「這一年來,我們的聯合投資平台大幅擴展,與機構投資者建立更緊密聯繫,以及更深入認識我們的初創團隊。」
創新高峰會亦有十隊中大初創企業團隊向與會的投資者展示創新解決方案,即場與投資者深入交流,尋求潛在的合作和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