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歡迎閱覽第六十二期《走進中大》。

上月底,我非常榮幸獲邀到美國出席由當地母嬰健康領域權威組織出生缺陷基金會舉辦的頒獎典禮,獲授2025年「Richard B. Johnston, Jr.醫學博士獎⸺發育生物學」。這個榮譽的歷屆得主都是在妊娠、分娩及胎兒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成果的科學家,能夠加入他們的行列,讓我感到無比光榮。在我而言,能夠成為該獎項自1996年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人科學家,意義殊深,這表示華人科學家在推動全球醫學進步所付出的努力得到肯定。我希望跟一直以來與我並肩同行的研究團隊及許多國際夥伴分享這份榮譽,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們能攜手為改善全球母嬰健康而奮鬥。無創產前診斷技術發展成全球孕婦產前檢測的標準,是我科研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這個獎項是對我研究工作的一份極大鼓舞,將激勵我進一步與全球同儕合作,把尖端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為世界帶來深遠影響,為人類帶來切切實實的利益。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出席於美國舉行的出生缺陷基金會頒獎典禮,獲授予2025年「Richard B. Johnston, Jr.醫學博士獎⸺發育生物學」。

智慧交匯

中大日前宣布將於2026年二月主辦亞太國際教育協會(APAIE)年會暨展覽,為大學的全球參與工作樹立一個重要里程碑。APAIE年會暨展覽是世界三大國際教育會議之一,雲集國際教育翹楚、大學領袖、政策制定者及行業專家,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的熱門議題及新興趨勢。中大作為APAIE的創始成員,亦曾於2013年主辦APAIE年會,以慶祝金禧校慶,當屆年會取得空前成功,時隔13年,我們十分榮幸能再次主辦這項國際教育盛事。3月27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及中大代表於印度德里舉行的2025 APAIE年會暨展覽交接儀式上,接過APAIE旗幟,標誌着中大正式接任下屆主辦單位。中大一直致力建立廣泛的全球網絡,多年來在國際教育、學生交流和科研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2026 APAIE年會能為我們未來的國際合作奠定基礎,使我們推動環球協作的工作再創高峰。相信在特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香港旅遊發展局,以及其他七所教資會資助大學的支持下,中大定能透過舉辦這項具深遠影響力的國際盛事,進一步建立「留學香港」品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領先地位,讓本港與全球夥伴共建聯繫。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右二)及中大學術交流處處長范瑞欣女士(右一)於2025 APAIE年會暨展覽閉幕儀式上從APAIE主席Venky Shankararaman教授(中)手中接過APAIE旗幟,象徵中大正式接任下屆主辦單位。

內地合作

本月初,我有幸接待多個內地代表團到訪中大。4月1日,中大在校園舉行「第15屆中國科學院院士訪校計劃暨院士講座系列」。由國家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學者郭華東教授率領的代表團到訪中大理學院,與不同學系的學者會面交流,拓展合作機會。其中六名中科院院士更應邀主持一系列公開演講,向數百位學者、研究人員、中大及其他院校的學生和公眾人士分享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地球科學、數學與物理及技術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心得。「中國科學院院士訪校計劃暨院士講座系列」自2007年起一直舉辦至今,中大衷心感謝中科院的鼎力支持,讓這項年度重點學術活動得以延續,促進香港與內地學者的知識交流。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右十)及大學成員歡迎由國家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學者郭華東教授(右九)率領的代表團到訪中大,參加「第15屆中國科學院院士訪校計劃暨院士講座系列」。

我很高興日前在校內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代表會晤交流,該中心是由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楊振寧教授於1985年倡議成立的非盈利機構,旨在促進香港與內地及海外單位的學術交流。多年來,中大一直與中心緊密合作,舉辦學術交流訪問和研討會,鼓勵本地研究人員申報國家科技獎勵,並在校園內培育內地科研人才,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此外,不少來自內地的中大學者,亦獲得由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負責執行的「香江學者計劃」資助,在港從事博士後研究及接受培訓。我很榮幸能與中心代表團見面,親自感謝他們長久以來熱心推動香港與內地科技發展及協作。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左四)及大學成員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董事兼總裁徐海山先生(左三)及中心代表會晤交流。

藥物是把研究成果轉化以造福社會的一個上佳例子,中大一直積極與政府機構及醫藥業界保持合作,以發掘相關研究資助及人才培育的機會。4月2日,我有幸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代表會面,該局是負責我國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官方機構。特區政府在2024年的施政報告中強調必須推動生物醫藥技術生產力,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臨床試驗及應用,說明了香港與內地加強交流的重要性,以共同打造藥品科技發展樞紐。這次我們與內地藥物及醫療儀器監管機構官員的會面,能讓中大思考如何讓大學的研發工作更配合國家的標準及發展計劃。我們期望進一步加速生物醫學及製藥研究成果市場化,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及以外地區的健康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右)歡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景和先生(左)率領代表團到訪中大。

仁心至善

本月初,中大舉行「劉達泉華人腦衰退疾病科研中心命名典禮」,向慷慨支持中大研究發展的華創國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達泉先生致意。劉先生的熱心捐助,使中心能致力為本地華人研發嶄新的診斷方法與治療策略,以應對與年齡相關的常見腦退化疾病。劉先生的善舉盛載着他對患者的關懷,以及對建立健康社會的殷切盼望,中大十分榮幸能得到他的大力支持,鼓勵我們全力以研究改善人類健康。我深信中心將不負劉先生之名,繼續在腦退化症研究領域追求卓越,加深對華人阿兹海默症的了解。我們期望中心開拓新學術領域,將研發的檢測方法普及化,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另外,我們亦希望提高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鼓勵市民關注腦健康。

中大舉行「劉達泉華人腦衰退疾病科研中心命名典禮」,向慷慨支持中大推動華人腦退化症研究的華創國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達泉先生(右五)致意。

我期待在下一期《走進中大》跟大家分享更多有趣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盧煜明教授

分享文章: